马鞍山日报社AR长卷“出街”引发热议 “高颜值”+“高科技”震撼人心

马鞍山日报 2019-11-12 02:19 大字

11月11日,金安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观看当天马鞍山日报社推出的四联版长卷

马鞍山日报社AR长卷“出街”引发热议

“高颜值”+“高科技”震撼人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11月11日,马鞍山日报社媒体融合精品力作“碧水东流至此回”AR四联版长卷正式“出街”。这也是马鞍山历史上首份使用AR技术呈现的报纸。用手机扫描长卷上的图片,平面图案秒变立体视频画面,长江大桥上汽车飞驰,霸王祠里游客如织,大青山间花开正艳……

这份不同寻常的报纸一经面世,引发了市民的广泛关注。他们在惊呼马鞍山“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建设成就的同时,也惊叹于现代科技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改变,让报纸变得更耐看、更好看!

传统媒体融合现代科技场面震撼

1

好看、好玩,这是读者们拿到长卷后的第一感受。

“四联版上的照片张张精美,极具观赏收藏价值;手机扫一扫能让一江两岸的美景‘动起来’,足不出户便可体验‘身临其境’的精彩!”长卷“高颜值”+“高科技”,让市经信局综合法规科科长赵文翔和同事们眼前一亮,忍不住点赞。

想了解哪个景点就扫描哪张照片,“一个个短片还配有优美的音乐,比现场去游玩还‘有声有色’”,这让映翠社区工作人员郑清霜觉得很有意思。

雨山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陈媛媛俯瞰了滨江的杨树林,一时间仿佛置身于真正的杨树林之中。她感慨,AR技术的应用,让报纸不仅好看、好听,还更好玩!一个宣传“小创新”,可让大家更直观感受到马鞍山长江沿线生态的大变化!

“耳目一新”“直观真切”,是记者听得最多的词语。

市生态环境局宣教中心杨义文一边看着长卷,一边发出惊叹,“运用AR技术进行报道,提供多维度视角,让读者跨越时空界限,更加直观地感受马鞍山市城市面貌的变化,这样的长卷真的很有创意。”

“整幅长卷展示了马鞍山优美的生态环境,并运用AR技术,将太湖山、褒禅山等美景拍成视频,让人直观、真切地感受马鞍山的美。”市商务局综合科科长张超决定要把长卷好好收藏。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信息中心主任李文魁兴奋地告诉记者,这种AR观看方式将视频音乐文字相结合,以此展现马鞍山旅游特色,效果很好。

AR技术的应用,让读报变成了一种享受。“读报像是在看电影,震撼的视觉效果吸引人眼球。”西山社区工作人员查婷说道。

“太神奇了,扫下图片,褒禅山、凌家滩等含山著名景点立马‘活’起来了,阅读变‘悦读’,很棒的体验。”含山县文旅体局工作人员杜文华笑着说,含山全域旅游宣传也可以借鉴。

这样一份颜值和技术含量高的报纸,也在网上引起了轰动。“看似普通的报纸,融合了AR创新性技术,科技感十足。”网友“徐见山”在朋友圈里转发,“这么好看的报纸,这是带感的微信,这么生态的马鞍山,自然要广而告之,让更多的马鞍山人知晓。”

2

换个角度看马鞍山倍感振奋

“看完之后振奋人心。”拿到报纸,在市供销社上班的曹冉说,作为土生土长的马鞍山人,切身感受了城市的变化,报纸上通过全景方式呈现,让人倍感振奋。

工作近十年的民警常俊也经历了城市的“蝶变”。他说,近年来全市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长江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真正打造了一座文明绿色和谐的城市。

从西楚霸王祠到含山凌家滩遗址再到薛家洼生态游园,每扫一张图片,都让鸳鸯社区工作人员齐惠兴奋不已,她用手机将长卷上的图片扫了个遍。“通过AR技术,我身临其境地玩了一趟,感慨马鞍山不仅生态环境好,人文景点也很有特色。”

“长卷利用AR高科技和新媒体技术,展示了和县霸王祠景区的美丽风貌和人文风情。”和县霸王祠景区主任张京凤看到AR四联版长卷后感慨,这几年,得益于保护长江的工作开展,长江沿线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位于长江之滨的乌江镇霸王祠景区也迎来了更多的游客。

含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雍俊看过长卷后,再次被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所震撼!凌家滩遗址举世闻名,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在保护中建设,在探源中展示,体现了考古研究、科普教育、研学旅游等诸多元素,必将极大地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早上8时许,金安社区办事大厅刚刚开门,从上海回马办事的盛忠良走了进来。见大厅前台桌面上放着当天的《马鞍山日报》,盛忠良随手拿了起来。“这张报纸怎么这么长?”盛忠良嘴里念叨着打开了连版长卷。雨山湖、采石矶、大青山、霸王祠……一幅幅城市风光图篇清晰展现在眼前。“太漂亮了。家乡变化太大了。”盛忠良赞叹道。

陈缨是采石风景区管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上班地点在采石矶景区内的林散之艺术馆。她告诉记者,参加工作二十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长的报纸,马鞍山的自然和文化景点跃然纸上,令人赏心悦目。

一幅幅浏览着长卷图片,感受着城市的美丽与繁荣,当涂读者汪恭金无比自豪,“千古一秀”采石矶,峭壁千寻、突兀江流;“生态福地”马鞍山,聚山纳川、诗意浓郁。长卷上方的“一代诗仙捉月地,千古画卷采石矶”,更是巧妙地诠释了马鞍山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让人身临其境。

3

为生态福地建设再接再厉

四联长卷全面展示了马鞍山的生态之美,但仔细寻味,每一张图片、每一段视频的背后,都折射出全市竭力守护长江、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水,是长江之魂、城市之魄。污水处理厂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工程,对全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 市政处副主任张伟说,看完长卷,更觉使命在肩。

江心乡村民吴孝旦对长江经济带大保护给百姓带来的好处感受最深。在全市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中,江心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经济社会进入历史性转型发展的新阶段,长江花岛建设初见成效,如今的江心洲呈现出一幅面朝大江、鸟语花香的美丽图景。

花山区住建交运局工程办工作人员迟艇参与了慈湖河等11条支流环境综合整治。他说,我们要努力让汇入长江的每条河流都是干净的,让城乡居民都能享受长江保护的成果。

皖江工学院水利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张鹏,亲眼见证了马鞍山市近几年的生态环境变化。为保护一江清流,马鞍山市先后实施整治水系、修复岸线、关闭落后钢炉等举措,才有了长卷上的河岸绿草茵茵、河面清波荡漾的景色。

翻开长卷,博望区文旅体局局长方兴龙更直观地感受了长江生态修复的成效,也更加坚定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他说,博望区横山景区作为采石矶风景区的一部分,要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结合境内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从博望—江宁一体化发展出发,力争打造成长三角城市休闲、旅游、体验、疗养基地。

4

未来已来媒体融合再升级

AR长卷的推出,可以看作是纸媒和新媒体、新科技融合的创新尝试,打破了二维与三维的界限,让报纸既保有传统媒体的权威严谨与端庄大气,又具备了新媒体“酷炫”的视觉冲击力。这次尝试,不仅是马鞍山日报社对媒体融合的全新探索,也为报纸的传播呈现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从传统报纸到“指媒时代”,再到视频、H5、AR全景……马鞍山日报社一直致力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全媒矩阵,创新融媒产品。

2019年3月,马鞍山日报社启动媒体融合1.0工程。日报社打破了过去《马鞍山日报》《皖江晚报》、“皖江在线”网站、报社新媒体中心四个编辑部各自为战的工作格局,将原有“两报一网一中心”全体采编人员重组,构建了“融媒体指挥中心+前端、中端、后端”的采编生产格局,所有人员岗位职责均按照媒体深度融合的要求,做了调整和优化,设计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立体覆盖”的一体化采编流程,并同时实行一体化的考核评估方案。

此外,融媒体中心建设和“马上”客户端建设两大重点项目也稳步推进,200平方米的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运行流畅,“马上”客户端已成为本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客户端。

随着媒体融合1.0投入运行,日报社完成了业务体系重塑、指挥系统重构、采编组织重组、采编流程再造、考核机制完善等媒体融合重点工作,初步实现了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了一体化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

为着力推进媒体融合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2019年9月,日报社迅速启动媒体深度融合2.0升级工作。此次升级,日报社瞄准“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目标,“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全力推动各类新闻产品的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个性化,加快建设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主流媒体。

随着日报社媒体深度融合2.0升级工作的逐步推进,日报社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强化,组织机构、生产流程、考核机制进一步优化,变“24小时一张报”为“24小时一直报”,报纸和新媒体不分界限,纸媒采编和新媒体采编真正融为一体。

新闻推荐

含山949名残疾人子女及残疾学生获教育资助

本报消息记者苏自山通讯员裴婷婷报道含山县今年共有949名贫困残疾人子女及残疾学生获得77.4万元教育资助,基本实现普通学...

含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含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