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咬伤农妇 发高烧险丧命 经过及时救治病情好转

安徽商报 2019-10-22 01:14 大字

本报讯(付艳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文 余红霞/图) 每年夏秋两季,都是蜱虫活跃的季节,近日,含山67岁农妇杜大娘,在上山做农活时,意外被蜱虫叮咬,最让其家人心惊的是,老人由此感染凶险的新型布尼亚病毒,险些丧命。所幸,老人经安医大四附院确诊病情、及时救治,已于近日康复。

杜大娘是含山县林头镇一村民。10月4日,老人像往常一样上山劳动,疑似被虫叮咬,然而她平素身体硬朗,所以并未充分重视。三天后,因为突然发热,她才想起来把被虫咬伤的事告诉家人,家人随后请教医生,考虑可能是被蜱虫叮咬,咬后可能会有感染,医生建议家人给杜大娘口服米诺环素治疗。

“吃了药也不见好转,病情一直在加重。”老人的女儿介绍,10月9日,老人来到安医大四附院就诊。“患者来的时候,高烧、血小板减少、精神萎靡、肝肾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安医大四附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刘丽光介绍,杜大娘的后背和臀部,有三处被蜱虫咬伤,考虑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刘丽光介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呈现季节性的发病。被蜱虫叮咬后,人最短在2-3天后发病,也有人在1个月左右起病,通常1-2周左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一旦起病,最典型的病程可分为发热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期、恢复期三个主要的过程。

“大多数人会表现为急性发热,体温一般在38℃以上,伴有畏寒、食欲不振、乏力、肌肉酸痛,早期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可出现意识障碍、肺出血、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刘丽光提醒,被蜱虫叮咬后出现发热请及时就医。

温馨提醒

高发季如何预防蜱虫咬伤?

安医大四附院呼吸内科主治医生金蒙蒙介绍,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爬上;针织衣物表面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旅游活动结束后,旅游者还要仔细检查他们的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发现蜱后立即清除。在野外作业或露营时,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可用杀虫剂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驱避剂等。

金蒙蒙提醒,如若发现被蜱虫咬伤,不可强行拽出蜱虫,应该就近至医院处理伤口。

新闻推荐

遭蜱虫叮咬,67岁村民险丧命 医生:一旦被咬应立刻就医

星报讯每年夏秋两季是蜱虫活跃的季节,最近,含山一位67岁的村民,在上山做农活时,意外被蜱虫叮咬,最让家人心惊的是,她由此感染凶...

含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含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