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那件醒目的“红马甲” ■苏自山 秦为肆
图为陈龙
——记含山县环峰镇东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陈龙
含山县环峰镇东山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贫困人口105人,截至2018年9月30日已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人均收入超过脱贫标准至少1倍以上,未出现新增和返贫人口。“三保障一安全”得到有效解决;村出列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村集体收入2017年、2018年两年分别达到9.64万元、14.77万元,今年有望达到24.5万元;脱贫攻坚以来,该村先后实施了10余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500多万元,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赢得了村民的称赞。
“小黄车,红马甲,扶贫人员到我家。”
今年4月,含山县环峰镇东山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都穿上了醒目的“红马甲”,“红马甲”上印有“东山村扶贫队”的字样,“红马甲”走村入户,受到了群众的欢迎。“红马甲”的设计者和首穿者便是东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陈龙。陈龙是马鞍山市商务局口岸办主任,2017年4月,组织上安排他到含山县环峰镇东山村进行扶贫帮扶工作。在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的两年多来,他克服自身和家庭困难全身心驻村工作,从大局出发,倾情扶贫一线。含山县环峰镇东山村扶贫工作队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一支能干事、干大事、干难事、干成事的队伍。
花山口修起“便民桥”
8月6日下午,骄阳似火。在含山县环峰镇东山村的村道上,一辆黄色的电动车在行驶,骑车人就是含山县环峰镇东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陈龙,他身穿一件耀眼“红马甲”。花山口自然村村民,70岁的王开明老人说:“陈队长他们几个人每天穿着‘红马甲’到村里来,很显眼,我们很远就认出是扶贫干部来了。他们干事实实在在!”
王开明老人对陈龙赞不绝口,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花山口自然村有30多户,150多人,村民的唯一出路被一条水沟打断,过去村民在水沟处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夏天洪水来时,水能淹到腰部。陈龙在走访贫困户和村民们时,听到他们的心声。他积极联系含山县和环峰镇政府,寻求支持,几经周折,花山口桥建设项目终于落地。水泥桥总投资28万元,今年4月动工,6月中旬竣工。该桥为水泥平板桥,带引桥长42米,高1.5米。花山口桥的建成彻底解决了群众多年来的出行难问题,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花山口村全体村民的高度认可。王开明老人望着村口高高的“便民桥”说,新桥新护栏,看得舒心,走得放心。群众不夸赞他,还能赞谁?
“我到东山村时间虽然不长,但从履职那天起,我始终尊重和依靠村两委干部,谦虚求教基层工作经验,大事小情一起商量,最终取得了村两委,特别是村书记的信任和肯定,推动了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全体人员思想高度统一。”陈龙说,脱贫攻坚中,村两委干部和扶贫队形成了“1+1>2”的工作合力,对于出现的问题,共同研究,在推进村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能沉下身,静下心来抓扶贫,与群众打成一片。”环峰镇东山村党总支书记李茂胜这样评价陈龙,他们去村里狗都不叫,说明他们去的次数多了,真正融入村民之中。
“‘红马甲’不值钱,但能让群众知道我们是扶贫工作队的。”陈龙介绍道,“小小红马甲,扶贫宣传员”的由来是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为提高脱贫攻坚政策宣传的效率,特别是非贫困户对扶贫工作的知晓率而来的。今年4月,他订制了三件印有醒目“东山村扶贫队”字样的红马甲,扶贫队每个队员身着一件,骑着小黄车走村入户宣传扶贫工作时,不管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不管是本村村民还是外来村民,都一目了然该村正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他们是扶贫工作队员,脱贫攻坚有问题都可以直接找他们咨询反映。
“小黄车,红马甲,扶贫人员到我家”。通过三个多月的实践,该村非贫困户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知晓率基本达到全覆盖,红马甲的小小创意在宣传方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盏盏路灯“送光明”
记者在含山县环峰镇东山村看到,沿村水泥主干道路竖起了一盏盏路灯,每一盏路灯上都有大红的“中国梦”三个字。
“东山村是含山县唯一一个路灯村村通的村。”陈龙告诉记者,路灯村村通项目总投资53万元,共架设太阳能路灯200盏,覆盖全村17个自然村,2018年11月动工,2019年元旦亮灯,加上之前安装的共有300盏路灯。彻底解决了该村邻近县城,村民夜班回家的照明问题。一位村民说:“水泥路修到村里,路灯安装到门口,一到晚上村道路上就亮了,真是做梦也想不到!”
洪家旺自然村有37户人家,100多人口,村内道路破损、排水堵塞等问题比较严重。陈龙得知情况后,决定对村里环境进行治理。2019年1月,该道路分大村、小村两处,总长近650米,路宽2.5—3.5米顺利完工,彻底改善了村居环境。村民陈玉霞和卢本兰说:“以前村里一下雨就不能走,除非穿深筒靴。现在好了,下再大的雨也不怕了!”
自2017年4月底以来,陈龙作为扶贫工作队队长进驻含山县环峰镇东山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贫困户“一过线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贫困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加、各项扶贫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的主要目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贫困村出列并不断巩固集体收入、各项扶贫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的主要目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推动了脱贫工作和村党建互相推动、互相促进,获得了较好的群众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
“陈龙在扶贫工作上责任心非常强,扶贫档案材料他自己整理归档;自己下去走访,每个农户必到,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环峰镇党委书记刘国伟说,凡事亲力亲为是陈龙的工作态度,无论是各类检查、重要项目,还是走村入户、整理档案资料,都是身先士卒,力求到位。他克服家庭的许多困难,舍小家顾大家,情牵扶贫一线,难能可贵。东山村在他的努力下,筹措数百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了面貌。东山村路通畅了,路灯亮了,环境美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电商平台”助力脱贫
8月8日上午,在东山村李腊鹅自然村,贫困户李宗桂老人肩挑一担南瓜回到家中。在他家的地上,堆放着南瓜、冬瓜和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李宗桂老人笑着说:“这些南瓜、冬瓜都是依靠陈队长帮助销售呢。陈队长真是没话说的好干部,处处为我们贫困户着想,我家的‘电商平台’就是他一手帮助建立的。”
据悉,由陈龙建立的东山村电商扶贫平台成为全县示范,电商卖的都是扶贫户的土产品,有效解决了“收不到、卖不掉、没效益”的瓶颈困难,采取“1+1+X”模式,即设立1个村级店(李腊鹅村贫困户家),合作1个线上电商平台(“小河村大米”微信小程序),多个线下实体店(万客隆超市、乐购玛特超市)发展村级电商店,着力推动电商线上线下互为补充。今年1—7月,线上客户由同城购扩大到北上广等地,实现销售额12.8万元;线下店每周开展一次集中收购,实现销售额约3000元,本村知晓率达到百分百,并扩大到邻村、邻镇。
“贫困户均实现高质量脱贫,人均收入超过脱贫标准至少1倍以上。”陈龙介绍道,东山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贫困人口105人,经过2014年以来的持续脱贫攻坚、清退以及亡故,截至2018年9月30日已全部脱贫。
产业扶贫推动“造血”脱贫。据介绍,2018年、2019年东山村共实施自种自养21户,其中养猪11户,养鸡7户,1户种植经果林,2户养羊;户家光伏发电项目共计8户,年收益约1800元;乡村旅游项目“绿游游”全覆盖,每户年收益600元;2018年启动冬梅苗木种植项目,投资221.6万元,该项目为贫困村实现脱贫攻坚可持续发展重点项目,预计3—5年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收入5万元。
陈龙说:“作为一名扶贫工作队队长,让所有贫困户稳定脱贫,让村里不再有新增贫困户是我最大的心愿!”看着陈龙骑着黄色的电动车在去自然村的路上渐渐走远,他的那件扶贫“红马甲”在烈日下依然是那么醒目。
新闻推荐
央广网推出“马鞍山城市发展新坐标再观察”系列报道,聚焦马鞍山市“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建设取得的新成效。昨日刊载上篇:长江保卫“战”。全文如下:马鞍山城市发展新坐
央广网马鞍山7月31日消息(记者孙叶徐秋韵)去年7月31日,马鞍山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召开,推进马鞍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号角由此吹...
含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含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