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转身守护“生态家园” 资源型城市转型①

安徽日报 2019-08-08 07:15 大字

“这些四季常青的植被,采用了最新矿坑复绿技术,覆盖面积还会扩大。”在马鞍山市东部的凹山矿采场,巨大而深邃的矿坑,令人震撼。据介绍,凹山矿最高时海拔180多米,因其丰富优质的铁矿被誉为“钢铁粮仓”,马钢正是因它而建。而今最深处海拔负215米的凹山矿已于2017年闭矿,并启动生态修复。

从“钢铁粮仓”到生态修复,凹山矿60多年的变化,折射出马鞍山市由钢铁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变迁。

节能降耗,走绿色发展新路

“这里是马鞍山?!与想象中不一样,真漂亮!真干净!”走在马鞍山城区宽阔整洁、山水依傍的花雨路,前来访友的南京小伙林源发出了惊叹。人们印象中的工业城市往往烟囱林立,环境堪忧,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无缘,但马鞍山的城市面貌却颠覆了他们的印象。

由矿而生,因钢而兴。60多年前,一声号令,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汇聚马鞍山,一时间机器轰鸣声遍地,一座座高炉建起,钢铁骨架在蓝天中升空。仅十几年的建设,一座大型钢铁企业拔地而起。从此,钢铁产业成为马鞍山的骄傲,但因钢而生的“三废”等也成为环境“不可承受之重”。

“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马鞍山就吹响了文明生产的号角,人人动手,从一滴水、一滴油、一点灰、一棵草抓起,治脏治乱。”从事宣传工作多年的退休老人梁成回忆。经过整治,钢铁产业形成一套独特的生产模式,前来马鞍山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由此,工业文明中种下了“生态种子”,并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生根萌芽。时至今日,马鞍山钢铁产业已建立以绿色发展战略、清洁生产、污染物零排放和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等在内的一整套环境经营管理体系。

绿色生产、文明管理、改善绿化、城区改造……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形象的提升,马鞍山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进入新时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马鞍山市坚定地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节能降耗是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的重要途径。”马鞍山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把节能降耗作为绿色发展的引擎,关停小铸造、淘汰小矿点、关闭小钢炉、拆除非法码头等。去年10月,随着长材事业部北区3号、4号转炉正式关停,马钢去产能三年计划全部完成。三年来,马钢累计压减炼铁、炼钢产能近500万吨,相当于减去一个中型钢铁企业。

此外,马鞍山市还建立了光伏、生物质、沼气、污泥焚烧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和绿化率,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绿色社区99个。“目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正在有序推进,有望今年底验收。”马鞍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刘安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34%,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15㎡,“市民出门‘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

“从塘到江”,护江河生态本色

亲水楼阁、新建绿地、红色沥青路……位于花山区的金字塘公园,经过改造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这里面积虽然不大,却是马鞍山市的发源地。60多年来,马鞍山城区由“依塘而建”到环雨山湖而建。无论是“塘”或“湖”,经过多番环境治理,都成为城市风景线。“从‘塘文化’到‘湖文化’,再到‘江文化’。”当地学者如此概括马鞍山城市发展轨迹。2010年区划调整,含山、和县划归马鞍山,长江穿境而过,拥有79.12公里长江岸线的马鞍山步入跨江发展时代,长江生态保护则是“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长江马鞍山段东岸的薛家洼曾是渔民、渔船最集中的聚集地。多年来,非法码头林立、乱搭乱建、江面垃圾泛滥,对长江水体造成了污染。今年5月,薛家洼水域229名渔民全部上岸,告别“水上漂”。未来,这里还将被改造成生态游园。薛家洼的整治是马鞍山大力实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

“由于传统产业粗放发展,长江岸线使用不合理,沿线有较多企业,污染排放治理任务艰巨。”马鞍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荣正发说。据了解,因历史原因,产业结构偏重,煤炭和能源消耗量大,污染排放大,“临江不见江”曾是马鞍山的“痛点”。今年以来,马鞍山全力推进长江马鞍山段生态环境“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切实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该市坚持“铁腕治污”,大力推进长江沿线散乱污企业、入江排污口、固废清理等专项整治,筑牢“1公里生态修复样板区、5公里产城一体示范区、15公里城乡融合先行区”三道防线。

“采石河、慈湖河等多条流入长江的河流都流经或发源于矿山区。”该市环保部门介绍。保证源头常清,加强水系治理,对采矿企业、小选矿厂的安全监督,尾矿库的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马鞍山62家矿山,关闭19座,停产整顿19座;慈湖河、永丰河等多条市内水系得到治理,去年10月至今年3月,马鞍山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80%,四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2018年省政府目标考核中,该市大气、水污染防治工作分别名列全省第四、第六,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成效并列全省第一。为从根本上解决黑臭水体污染长江的“顽症”,今年马鞍山制订了《推进工业园区“环保管家”试点工作方案》。

绿色导向,构建产业新体系

“环保是重要一关,任何企业过不了这关,就等于‘一票否决’。”不久前刚刚接待了上海客商的马鞍山雨山区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张超告诉记者,环保是招商工作不可逾越的红线,去年,一家占地30多亩、投资上亿元的某化工类企业想要落户马鞍山,但因环保不过关,被拒之门外。

“生态福地、智造名城”——这是马鞍山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全新城市定位。坚持生态立市,以环境转优促进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该市从顶层设计着手,严把招商企业环保关,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准入和节能审查,并通过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道路,守护青山碧水。

位于马鞍山雨山经开区的安徽斯塔克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根据市场需要、对本体机器人进行集成应用设计的“智能应用激光切割机”生产企业。走进该企业1500平方米的研发车间,除了看到一台台调试组装好的智能设备,很少看到员工。“我们的产品侧重于智能应用,走客户定制化路线,销往常州、柳州、徐州、芜湖等多个城市。”总经理董鑫介绍,公司有十几名技术员工,多从事研发和市场服务,车间组装和调试需要人员很少,但每台设备价值近百万元。

“绿色”导向重构产业体系。近年来,像斯塔克这样占地小、技术含量高、低能耗、无污染的“智造”类企业,颇受当地欢迎。“智能装备以及节能环保类企业是我们招商领域重点方向。”张超说。据了解,2013年,马鞍山市被纳入合芜马机器人集聚试点。几年间,方宏智能、欢颜机器人、斯塔克、音飞等一批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企业落户。去年,为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该市先后成立“机器人产业发展联盟”和“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今年,全市设立专门招商小组,围绕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汽车、通信通讯、半导体等新兴产业领域招商。该市发改委相关人员介绍,目前马鞍山有节能环保、智能装备(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引进正崴、茂迪新能源、科达新能源、奥克斯空调等一批清洁、低污染企业。同时,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推进园区产业循环化、绿色化。全市共有国家级绿色园区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省级绿色工厂7家。今年1月至5月,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2%。

题图:马鞍山城市新貌。马宣 摄

·记者手记·

打造工业城市的“生态样本”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的背后,是60多年来马鞍山市为转型发展付出的不懈努力。

无论是80年代马钢率先进行的平炉改转炉,还是近些年的淘汰落后产能,抑或是打响“长江保卫战”,工业城市转型绿色发展之路的每一环,马鞍山无不彰显出“壮士断腕”的决心。该市出台了《马鞍山市突出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近两年来,全市共问责153人,其中处级15人,科级以下66人,企业及村干部72人。

通过生态修复、水系治理、节能降耗、循环经济等举措,“铁腕环保”既守住绿水青山,又实现由产业聚焦环保到环保带动绿色产业,驱动高质量发展,这是老工业城市由治表到治里的生态翻新。其“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城市新名片,也将为工业城市转型提供“生态样本”。

新闻推荐

粗心乘客丢两万 好心司机速送回

“非常感谢崔师傅夫妻俩,两万元对我们真是不小的数字,真的是很感谢!”含山县施女士喜极而泣地说道。近日,在含山县彩虹汽车出...

含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含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