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四个100”志愿服务典型风采展示

马鞍山日报 2018-12-04 09:27 大字

▲正在给树苗修剪枝叶

▲规划着植树蓝图

▲走访慰问贫困家庭学生

▲公益孵化

▲户外工作者在驿站休息

▲建行马鞍山分行温馨驿站启动仪式

▲组织留守儿童参观科技馆

▲留守妇女在“梦家圆”交谊舞队跳舞

▲在志愿服务广场举办“零距离”义诊活动

▲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志愿服务培训活动

▲百家共享盛宴

2015年起,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联合开展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推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各类优秀志愿服务典型。活动开展以来,马鞍山市依靠着浓厚的志愿服务底蕴,在全市志愿者们奋发努力、拼搏进取下,先后涌现出“最美志愿者”易厚掌,“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新风社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幸福来敲门、温馨驿站,以及“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市壹加壹助学协会,入选数量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出马鞍山市浓浓的志愿精神,体现着马鞍山的温情和美好。

易厚掌:绿满荒山植满希望

易厚掌,马鞍山市含山县陶厂镇西塔村农民,一名多年扎根基层的共产党员。30多年来,他献身于植树造林,绿化荒山2000多亩,让曾经荒凉的西塔山焕发着勃勃生机和无穷希望。

自1985年上山栽树起,他每天早上7点上山,下午5点下山;春天栽树,夏天、秋天砍草,冬天清杂、打宕,风雨无阻。为了栽树,易厚掌把家里的一头牛、3头猪全部卖了,买来树苗,带着母亲、妻子、儿子、媳妇、女儿、女婿,扛着铁镐上了西塔山。

1996年元月2日下午,一场山火突然袭来,烧毁树木1700余亩,10年的心血毁于一旦。易厚掌没有被击倒,几天后,他默默地扛着铁镐上了山。又过了一段时间,山下多了几间低矮的草棚,易厚掌将全家人都带了上来,他们吃住在山上,继续培植着绿色的希望。

1998年阴历三月二十八,易厚掌年逾古稀的老母亲宋庆兰因劳累过度而辞世,4天后,老伴宋安英在家门口干活时,一头栽在地里,再也没有起来。祸不单行,2004年正月十一,在山上劳累了一天的易厚掌到镇上老式澡堂洗澡,不慎跌进了开水锅里,全身82%重度烫伤。身体稍有好转,易厚掌忍受着烫伤导致的皮肤剧烈疼痛,又上了山。

30多年的坚持、数不清的磨难,2000余亩的绿色,是给易厚掌最好的安慰。每当看到碗口粗的杉木、看到成片的绿色,历经磨难的易厚掌就笑得非常灿烂。

市壹加壹助学协会:呵护孩子快乐成长

2005年,在全国首批五星志愿者严经纬的带领下,马鞍山市“1+1”爱心助学团队成立了,团队上百名志愿者踏遍马鞍山市每一寸土地,无私捐助了千名农村中小学贫困学生就学。2013年,团队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为马鞍山市壹加壹助学协会。

协会成立之初,便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规范活动开展,同时,通过聘请法律顾问、创建马鞍山助学网、定期安排会员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取得国家级资质等方式,不断提升团队专业化水平。

“1+1助学”项目是协会十四年的坚持,协会广泛采集贫困学子信息,走访调查进行核实,采取一名志愿者帮扶一名学生和发放奖学金相结合的方式,长期开展帮扶,直至其进入大学校门。志愿者运用电话、上门回访等方式,掌握受助学生及其家庭状况,调整帮扶形式。

除了节日慰问,协会还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夏令营和参观学习活动、援建学校标准化图书室、联合爱心企业尝试合作办学等方式,为受助学生提供一个安心快乐的学习与就业环境。据不完全统计,协会共救助、资助、奖励贫困生逾千人。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款近140万元。

除捐资助学外,协会不断探索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协会“公益之家”项目服务于全市近30家公益团体,承办社会公益项目大赛,举办三届公益徒步大会等。2016年众筹成立了马鞍山市益行天下产品营销中心,推出的公益创业品牌“益行天下”产品,实现了民间公益组织“自我造血”。

十四年的不懈努力,早年资助的寒门学子也加入了助学志愿者行列,爱心接力、薪火相传。壹加壹助学协会搭建的爱心助学平台,逐渐成为马鞍山市精神文明建设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温馨驿站:户外职工的温馨港湾

2014年7月,市总工会、市文行办和皖江晚报社联合发起成立“温馨驿站”,动员号召沿街商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献出爱心,为户外工作者们提供歇脚纳凉的地方。该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纷纷助力支持,踊跃申请成立“温馨驿站”,为解决广大户外工作者休息难、饮水难、如厕难、吃饭难等“四难”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新方法。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八大银行利用自身条件优势,在营业网点建立“温馨驿站”,并作出“五个一提供”承诺,即一张座椅、一个微波炉、一个饮水机、一个药箱、一份报刊。今年,建行马鞍山分行在原先设立8个“温馨驿站”的基础上,在全行所辖31个营业网点设立“爱心驿站”。

宝芝林大药房设立环卫工人“爱心驿站”,其位于主干道上的18家门店,休息场所内空调、座椅、热水、报纸、防暑降温药品等一应俱全。金瑞大药房旗下的47家门店设立的“温馨驿站”受到了户外工作者的广泛好评。

南湖宾馆专门设立空调休息室,提供了酒店特制的消暑酸梅汤,为环卫工人送上“清凉”。孙底社区通过工会联系物业、门店等,设立多个“温馨驿站”,让辖区内50多名保洁员有个清凉的休息场所。

四年来,在主办方的动员号召和社会各界的踊跃参与下,“温馨驿站”服务网络不断扩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温馨驿站”282个,为户外工作者提供一个个遮风避雨、防寒避暑、休憩放松的“新家”。积极营造了社会“崇尚劳动、关爱职工”的良好氛围,激发了社会各界关注城市环境、传递正能量的热情,让广大户外工作者感受到城市的温暖。

幸福来敲门:奏响社区幸福乐章

永泰社区作为拆迁安置社区,存在着退休老人多、孤寡老人多、社会困难户多、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多的“五多”问题。2013年,社区倡议开展“幸福来敲门”项目,发动社区志愿者敲开每户困难家庭的大门,为他们提供适时帮助,让他们生活在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里。

项目成立之初,大家便决定开展“认闺女”活动,即发动每位社区工作人员结对一位孤寡老人,做老人的“亲闺女”,从生活、精神各方面对老人进行照顾。社区退管专干钱开娟则亲切地称自己的结对对象袁锦秀老人为“袁妈妈”,她隔三差五地上门看望,与“袁妈妈”一起包饺子、看电视、逛街……老人现在逢人就夸小钱:“这是我‘女儿’,她比我亲生女儿还要亲。”

如今,随着“幸福来敲门”志愿服务项目的不断深入,在敲开孤寡老人房门的同时,还敲开了留守儿童、妇女们紧紧关闭的心门。社区与楚江公安分局合作,让孩子们走进民警家中,并组织孩子们走进自然,感受美好生活;社区为留守妇女组建了“梦家圆”舞蹈队、腰鼓队、合唱队等多支队伍,还成立编织沙龙,丰富留守妇女们的闲暇生活,让幸福传递在日常点滴之中。

志愿者们就像幸福的使者,敲开了一扇扇空巢老人孤寂的大门,打开了留守儿童、妇女紧紧关闭的心门,播撒出了一颗颗幸福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志愿者们也将以辛劳的双手用心浇灌,让幸福之花在社区永远绽放!

新风社区:构建文明新风大家庭

新风社区原为马钢职工集中居住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大发展,社区居住人员结构呈现出明显变化。如今社区近7000户居民中,绝大多数是老弱病残、弱势群体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

从2009年新风社区成立全市首个志愿者服务站,到2015年社区志愿者队伍壮大到1800余人,社区党组织发动群众“送温暖、献爱心”,积极投入到帮贫济困、邻里相助和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中,组建了义务巡逻、文化宣传、义务修缮、敬老助残、邻里调解等多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让每个党员发挥出自己的特长,2015年初,社区还专门组建了全省首支食品安全监督志愿服务队,保障居民饮食安全。同时,社区依托志愿服务站,设立了社区建设岗、文明创建岗、环境监督岗、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岗、医疗保健岗等。将社区建设成和谐的大家庭、居民的美好家园,新风社区呈现出处处新风的崭新面貌。

社区实施的“爱心家园”项目,由社区志愿者在贫困儿童放学后,接送进入爱心家园进行功课辅导、休息看护,直到晚上家长把孩子接走,做到了既为儿童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同时也解除孩子父母的后顾之忧。构建了“社区创办、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新型扶贫帮困模式,社会反响热烈,荣获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颁发的“邻里守望”实践成果奖。

新风社区在志愿服务工作上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完善为民体系,打造优秀志愿服务品牌,为全市其他社区和广大居民做出了表率。

新闻推荐

“为候鸟护航”项目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12月1日,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8年志愿服务交流会(以下简称“志交会”)在四川德阳开幕。经过项目书评比、现...

含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含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