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做起来 百姓富起来 马鞍山市产业扶贫工作综述

马鞍山日报 2018-10-10 01:54 大字

记者邓婷婷

脱贫攻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拔掉“穷根”。近年来,马鞍山市把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和主攻方向,推行“四带一自”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产业扶贫项目到村到户,带动着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致富路子越走越宽。

量身定制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

金秋时节,稻穗飘香,含山县环峰镇东山村的安徽联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000多亩有机绿色水稻种植基地迎来丰收。“订单连连,不愁销路,光是土地租金和入股分红就有5000多元,打工挣钱也能有一笔不小收入。”随着“含山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渐深,“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订单基地”的带动模式,正成为该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此刻,丰收的喜悦也正浸润着与之相邻的和县。香泉镇新建村的“金菜地”产业扶贫基地里,毛豆、黄瓜、彩糯玉米等接连采收、销往各地,换成真金白银。“销售收入,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按8:2的比例进行分红,合作社再将所得收入的20%作为蔬菜后期储备资金,剩余的80%再由村集体、贫困户按照4:6比例分红。”

近年来,马鞍山市立足各地区自然禀赋和产业优势,在“特色产业+扶贫”上大做文章,精心设计“金菜地”、石斛等产业扶贫工程,着力推广“经营主体+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即期收益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四个全覆盖”。姥桥镇官塘村石斛、白桥镇红旗村瓜蒌、善厚镇皂角村和陶店村“稻虾连作”、绰庙社区的千亩高档苗木花卉等产业扶贫基地如雨后春笋;八熊村周边603户贫困户因黄桃成熟每家至少600元的“分红”轻松到手,司徒村的粉丝厂让贫困户一年增收1000元毫无压力……发展到户产业扶贫项目26594个,到村产业扶贫项目200多个。

借力打力谋划产业融合高收益

六衖村油坊自然村的贫困户郭玉霞家用石头垒起的院墙上,几串红灯笼十分醒目,院内环境干净整洁、温馨舒适。早些年,郭玉霞的丈夫因高血压引起脑出血,动过大手术,现在不能干重活,全家的收入主要依靠每月427元的低保。2017年,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郭玉霞夫妇利用自家原有的两间房子,开了“玉霞农家乐”,开启了脱贫致富的新生活。

在含山,分享“旅游红利”的贫困户不止郭玉霞一家。太湖村、司徒村、新港村等10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的重点村,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八个一”建设,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打造“万亩花果园、千户农家乐、百户民宿房”,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户增收,借力“绿游游”踏上致富路。

“生态+”“旅游+”推动着特色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而“互联网+”则为产业链的延伸插上了翅膀。农家土鸡蛋、家养大白鹅、土灶柴火锅巴、坛子辣椒酱等全市众多优质农特产品,搭乘着“满篮和鲜”公益电商快车,从田间地头直接送到城里人的餐桌上。“贫困户有什么农产品,我们就卖什么农产品;贫困户做什么农产品,我们也卖什么农产品。”该平台负责人撒忠毅介绍,通过平台线上线下实现销售额720万元,直接带动158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200余元,让贫困户足不出户就把农产品卖出去。

做足保障增强产业发展持久力

贫困村产业持续发展,贫困户创业热情高涨,如何解开束缚,让他们放心干、放手干、放胆干,又该如何让他们持续增益、抵抗风险?面对这两大问题,马鞍山市不断改革与创新,也是做足了保障。(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环峰镇多举措全力推进农村改厕

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含山县环峰镇以农村“三大革命”为抓手,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厕所...

含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含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