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戴久了原来真会长“血丝”

江淮晨报 2018-06-06 01:01 大字

[摘要]江淮小记者走进安徽省玉石协会“玉顺行”藏馆学习观摩玉文化

活动结束后合影。 晨报记者 庄道龙 摄

晨报讯 汉代的玉器为何制作成蝉?佩戴玉器时间长了为何长出“血丝”?买了块宝玉又为何要泡在水中?6月3日,江淮小记者走进安徽省玉石协会“玉顺行”藏馆,品茗、闻香、赏玉、插花、听琴,感受五感六触的身心愉悦,学习观摩中国悠久的玉文化,汲取精髓,以匠心造物、造美,吸取独具东方神韵的美学文化。

参观“玉顺行”藏馆学习传统文化

6月3日上午,江淮小记者来到合肥市瑶海区希尔顿酒店3楼的安徽省玉石协会“玉顺行”藏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玉顺行”logo。“你们知道这个‘行\’字怎么读么?”面对工作人员的提问,不少小记者们纷纷回答“xing”“hang”,据介绍,读“行(hang)时是表达一个门店的意思,比如银行、商行;而读行(xing)是另外一种意思——‘佩玉顺行\’。”据介绍,这个logo的图案是两条盘龙围住三条横线。“三条线代表的是八卦中的‘乾\’卦,而盘龙代表‘龙\’,连起来读‘乾隆\’。”据介绍,logo的图案是乾隆皇帝的多个玉玺图案中的一个,是当年在法国拍卖时,由“玉顺行”的老板拍卖得来,这才注册了这个商标。

在“玉顺行”藏馆内,小记者们参观了“门当”“上马石”“柱基”“石狮子”等多个文物级别的藏品。“比如这个‘上马石\’,就是大户人家在出门时,由仆从牵来马匹,家人顺着‘上马石\’爬到马背上,让家里的女性可以从容上马。”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柱基\’是石头做的,上面雕刻着仙鹤或者麒麟,是官员家宅子里,用来顶住立柱的基础,防止木柱子直接放在地上受潮腐烂,就像故宫里面的宫殿也是这种原理。”

在参观过程中,小记者们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一些雅俗共赏的文玩,圆雕动物、神兽、人物、扳指、鼻烟壶、饮食器用、仿古礼器、牲尊摆件等有了更多的学习。

提问频频小记者们“学到很多”

“中华文化不是五千年吗?你为什么说玉文化是八千年?”在参观过程中,小记者们提问频频,“随着我们安徽含山的凌家滩遗址发现,将我们的玉文化向前推了3000年了呀。”看来,我们的小记者们还是要多读书,多关心时事,不能仅仅着眼于课本上的知识,需要随时刷新我们的认知呢。

“那这里的玉石,为什么都要放一小杯水在里面呀?”小记者们看到,几乎每一块玉石放在玻璃展柜时,旁边都会用一只玻璃杯,里面放一些水,一起密封在展柜中。“因为玉石比较怕光,我们的灯光照射,可能会给玉石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放一杯水在里面,水分蒸发后,能够保持玉石周边的湿度比较高。”

“我自己就戴了一块玉佩,从我生下来时,爷爷给我的。”一名小记者提问时说,但是这些年,爸爸发现玉石的上面,有一个小小的“血丝”,就在玉石内部,“我也没有拿墨水泡,怎么会出现血丝呢?”工作人员介绍,因为有些玉石质地不够紧密,在佩戴过程中,与身体多次接触,身体内的油脂、矿物质会通过皮肤被玉石吸收,在有裂缝的地方就容易形成“血玉”的现象,既好看又被称为“有灵性”,自然是佩戴比较“顺行”的。

有奖问答学习更多玉石鉴别知识

在参观接近尾声的时候,工作人员开展了有奖问答环节。“你们知道为什么汉代的玉器做成蝉嘛?”一名小记者踊跃答道“因为汉代人信奉人死后能够重生,像蝉一样从地里爬出来飞翔,所以制作成蝉的样子,希望也能这样。”答案得到满堂喝彩,她获得了一份精美的玉石手串奖品。

最后,安徽省玉石协会“玉顺行”藏馆工作人员也介绍了玉石的鉴别方法:其实人眼比较难以鉴别,主要靠仪器、工具来检测;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想要购买玉石不上当受骗,最好还是靠品牌影响力,“大品牌还是好一些,不会因为一块玉石砸招牌”;此外,购买时需要认准证书,上面一般有鉴定和品牌,值得作为参考。

“现在‘捡漏\’的机会没有了,不要相信所谓的‘祖传美玉,变卖换钱\’之类的骗术。”工作人员提醒,大家对玉石的真假难以鉴别,而一些不法商家的制假技术实在高超,所以抓住一些人想要“捡漏”的心理,把一些假货当做真货贩卖,希望市民擦亮眼睛。晨报记者 王刚

新闻推荐

中小学生防灾减灾安全知识竞赛举行

近日,含山县教育局、安监局、人防办、地震办、科协联合在环峰小学开展了第六届全县中小学生防灾减灾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来...

含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含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