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温情的“压岁钱”
□当涂伍传平
“准备好了吗?5、4、3、2、1……””我抢了18.66元!”“不行,我没有抢到,必须再发一次……”现在每逢节假日,亲属群中必有一个项目,那就是激情兴奋的“抢红包”。到了春节,除了“抢红包”,家里的长辈还会一对一地给小孩发“红包”,也叫“压岁钱”。
“压岁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习俗,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在除夕那天,父母或长辈给孩子“压岁钱”,是对孩子的一种祝福,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可以更好成长,更加健康快乐。长辈给小孩“压岁钱”,给的不仅仅是钱,最重要的还是那份沉甸甸的爱。
我们小时候过年,到了大年三十晚,在孩子们热切的盼望中,在鞭炮齐鸣的热烈气氛烘托下,年味达到了极致。然而,满桌飘香的鸡鱼肉蛋和新鲜美味的蔬菜小炒已然不太能够吸引孩子们的胃口。对于小孩子来说,过年除了可以吃到好吃的食物和穿上好看的新衣服之外,“压岁钱”也是他们所期盼的。过去不像现在,“压岁钱”动辄几百甚至上千,那会的“压岁钱”只有五角或者一两元,每个小孩能收到一张崭新的五角钱,就乐坏了。每收到一份“压岁钱”,都要找一个没人的角落,小心翼翼地把所有的“压岁钱”拿出来再数一遍,那是我们儿时过年最难忘的回忆。
据说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当时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些钱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佩戴的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压岁钱”的来历有两个寓意,一种为压“祟”。“祟”是传说中的小妖,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熟睡的孩子,传说有人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放在孩子的枕边,以此助孩子把“祟”吓退,因此得名为“压祟钱”;还有一种说法为“压惊”。传说古代有一种凶兽叫“年”,每隔365日后的夜里就会出现,让人非常害怕。人们最开始用食品来安慰在驱赶“年”时受到惊吓的孩子,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
在老家无为,“压岁钱”还有不少禁忌风俗:比如,给崭新的票子最好,宜双数不宜单数,给的时候要说一些祝福语等等。按照我们无为当地习俗,一般小孩到15岁(虚岁),就不再收“压岁钱”了,因为到了15岁,就要“出花园”,宣告自己长大成人了。当然,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进步,许多人给压岁钱也不论年龄了。
我们儿时过年充满乐趣,那时的“压岁钱”更是叫人刻骨铭心,与现在相比起来,那点钱是微不足道的,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却有着非凡的意义。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压岁钱”成为我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每逢春节,心中总想起儿时拿到“压岁钱”的那份喜悦和快乐,想到用“压岁钱”穿过那窄小的胡同去小卖部买玻璃球的往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压岁钱”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很大变化,但从拱手作揖到短信拜年,从“压岁钱”到“微信红包”,无论金额怎么变化,不管形式是否多样,它们代表的都是一份祝福,一份希望,一份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新闻推荐
湖阳镇:念好“三字诀”高质量推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切实推进信用村建设,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当涂县湖阳镇通过念好“广、真...
当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当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