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还在“抡锤”的铁画大师
张德才,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记者见到他的时候,86岁高龄的张德才正在芜湖市飞龙铁画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烘炉旁挥动铁锤,一边教授弟子们如何将两根被烧得通红的铁条“接火”,一边熟练地锻制铁画零件。作为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创始人之一、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安徽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他为芜湖铁画艺术的恢复工作作出重要贡献。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德才大师已经是唯一健在的铁画界“四大金刚”。
从“小铁匠”到铁画艺人
张德才,1936年5月出生于当涂县。12岁的时候,张德才来到芜湖的一家铁匠铺学打铁的手艺,这一学就是8年。当时的张德才擅长打造铁制的家庭用具,什么锅铲、火钳、菜刀等,都很拿手。
1955年,张德才进入了合作社工作,还是干打铁。恰好,新中国芜湖铁画的奠基人储炎庆正在筹办“铁画小组”,看到张德才的铁匠手艺很不错,就想动员他到小组一起干。于是,张德才正式拜储炎庆为师,学习打制铁画。1956年,芜湖工艺美术厂成立,厂房设在如今的七更点社区居委会附近。储炎庆带领侄儿储春旺,以及张德才、张良华、杨光辉、颜昌贵、吴智祥六个师兄弟,正式开始了芜湖铁画锻制技术的发掘与创新。
“我跟在师父储炎庆后面学了三年的打铁画,一开始大家都在摸索中,一边拉风箱、一边打铁画,设备简陋,带火、接火,还有打制很细的铁丝,十分不容易掌握火候、工作进度缓慢。那时候,一个月也不容易做成一件好产品。”张德才介绍说。他记得自己做成功的第一件铁画作品,是齐白石的画:《青蛙茨菰》,只有手掌大小,当时十分的高兴。1958年,他和颜昌贵合作的“松鹰图”(1米×2米),被送到了法国巴黎参展,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全心琢磨打制铁画《迎客松》
著名铁画《迎客松》长4.5米、高3米,由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王石岑主笔创作,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而作。1958年,储炎庆带领弟子赴合肥模型厂主锤,为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锻制铁画《迎客松》,以及打制《梅山水库》《绿竹垂荫》等一批铁画作品。
“铁画《迎客松》的制作难度比较大。不通画理的话,连哪根树枝在前,哪片叶子在后都不清楚。我一有空就琢磨,锤痕、力度不同,笔划顺序不同,艺术效果就不同。我找笔画、找层次,学远近、粗细和黑白对比。”张德才说。“当时,我们师徒以及木工、助手共三十多人,在近五百平方米的车间制作铁画,造了八座冶锻烘炉,一字排开十分壮观。”
迎客松的松针茂密,硬是一根一根锻打出来,而且做到根根松针有槽沟,有正面和反面,还要打出松花松果。巨大松干的树皮鳞圈,每一个鳞圈都要锻打数百锤,鳞圈与鳞圈的连接十分讲究,环环逼真。“‘迎客松’实际上打出来两个,是作为屏风的正反面,后来一面换成了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也是铁画),就更为美观了。”张德才告诉记者制作中的故事。“颜昌贵、吴智祥、杨光辉和我的打铁技术比较高,成为制作铁画《迎客松》的顶梁柱,也就是后来说的制作铁画《迎客松》的‘四大金刚’。”
铁画《迎客松》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万千人的赞美,并被周总理指示放在了人民大会堂贵宾接待厅最显眼的位置。
“我要打铁画到90岁”
1977年,张德才又主锤制作了毛主席纪念堂铁字书法《长征诗》。1978年,张德才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芜湖铁画发展的建议。
张德才60多年来共制作了1000余幅铁画作品,其中不少获得各类大奖。比如,作品《雄鹰展翅》获全国第二届工艺美展一等奖,作品《马》获“北京·中国传统工艺联展”特别荣誉奖,作品《香雪梅》荣获第二届芜湖铁画精品展特别荣誉奖等。1997年他领衔创作铁画《霞蔚千秋》被香港特区政府收藏。
张德才心灵手巧,除了会打铁、制作铁画的专门工具,还会当木匠打家具、会缝纫衣服、会倒模做石膏像……作为铁画大师中为数不多的“会画画”的人之一,张德才在铁画制作中参考多位国画名师作品,自学国画,并把国画与铁画艺术融为一体。他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尤擅长花鸟、树木,技法上师承传统。
“张德才铁画工作室”于2002成立,他任芜湖市飞龙铁画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大师工作室传承人。张德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铁画人才,在他的众多徒弟中,安徽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高文清所创立的飞龙铁画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等。儿子张永忠子承父业,从事铁画创作也有近40年,其作品多次获得大奖;女儿张启芳,是铁画行业中的青年骨干,其他徒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我虽然86岁了,但打铁画不但能锻炼身体,也是我的工作,我要打铁画到90岁,然后留10年旅游。”张德才乐呵呵地说。
记者 吴安亚 文/摄
新闻推荐
自来水末端管网改造保障百姓用水安全为提升农村供水工程的水质和保障率,确保老百姓能够用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当涂县水利局...
当涂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当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