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梁山巧对陆游当涂轶联 ●方克逸
东西梁山巧对陆游当涂轶联
●方克逸
金秋风雨交加之时,打开邮政信箱,收到资深学者书画家,我引为师兼友钱仰吾先生一帧明信片,心头一热:难得“风雨故人来”。
明信手札留下邮路雨水痕迹,难掩钱先生遒劲真迹:承君惠邮杂志,选读《当涂揽胜》文及当涂两浮桥,联想到传说古人为此曾出过一句上联:“上浮桥,下浮桥,上下浮桥浮上下”,这种连珠联句,据说数百年来尚未征得下联,不知阁下知否?权作友朋之间趣谈笑料尔。
当涂历史悠久,秦为丹阳县,隋定名当涂。当涂县城历史上赫赫有名,曾为宋朝太平州,明清太平府,清代长江水师,安徽学政署所在地。稍加关注,当涂是历代文人墨客揽胜抒怀的情有独钟之地。据统计数据,秦汉以来,当涂曾吸引中国文学史上600多位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10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华章。南朝大诗人谢朓誉称当涂为“山水都”。诗仙李白七次游历当涂,哦吟《望天门山》等千古绝唱,晚年定居当涂,终老长眠青山。北宋著名诗词家李之仪,写下了“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首传唱千年的大作。南朝周兴嗣世居当涂,并著蒙学经典《千字文》。
钱仰吾先生提及《当涂揽胜》说的是,自古当涂县流传这样一句口头禅:“当涂小虽小,三塔两浮桥。”这既是当涂县城历史悠久的见证,又是当涂民众的骄傲。
“三塔”是指当涂城北黄山(当涂小黄山)宝塔、城东凌云山宝塔、城西金柱关宝塔。三塔“鼎峙三垣,形家谓作镇乾方,为三邑之主星”(三邑指太平府所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一座城邑之郊,三座古塔于一城之周鼎足而立,不仅为安徽所罕见,即使在全国亦属少有。清初荷兰赴华使团成员尼霍夫所著《荷使朝华录》,就以三塔作为太平府城的标志物。
两浮桥,即“南津桥”与“彩虹桥”。据民国《当涂县志》载,两桥始建于三国时期。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入蜀记》记载:“两浮桥悉在城外,其一通宣城,一可至浙中……”
据陆游年谱,乾道八年(1172年)三月,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陆游到达宣抚使司治所汉中,为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同年十一月二日离去。陆游应是在往返汉中途经当涂,将两浮桥记载《入蜀记》,并留下一比联句:
上浮桥,下浮桥,上下浮桥浮上下。
陆游联句所及上下浮挢,南津桥俗称“上浮桥”。明初,洪武二年建成此桥,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修。咸丰年间因战乱移至上司渡口。光绪元年(1875)再修。桥通青山道、龙山桥。1965年拆除。彩虹桥俗称“下浮桥”,亦名“西彩虹桥”,通芜湖可至宣城。唐县令李明化于桥上建姑孰亭,李白为之作序。明洪武二年复建。咸丰年间毁于兵燹(音xiǎn),同治四年(1865)重建。1969年夏被大水毁环,同年9月拆除。如今,两座浮桥虽已不存,但代之而起的是飞峙于姑溪河上的两座现代公路大桥……
“上浮桥,下浮桥,上下浮桥浮上下”,我口吟陆游轶联,耳闻窗外雨声,不禁浮想联翩,脑海浮现近游湘西情形。在那黄龙洞里,千奇百态的钟乳石,琳琅满目,虽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滴水,滴水!遂信手录下:
高溢水,低溢水,高低溢水溢高低。
对句虽成,但觉勉强,也没什么气势。然思路既开,自李白一曲《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名流随之接踵而至。宋贺铸、杨万里,明于谦、解缙纷至沓来,哦吟天门山。天门山当地俗称“梁山”。即当涂江边的“东梁山”,与对江和县江边的“西梁山”,二山耸立对江,合称“天门山”。明解缙大学士《梁山》诗云:“牛渚风烟接二梁,山形如黛立当江。”形象地点明了东西二梁山的特色所在。于是,我脱口吟出:
东梁山,西梁山,东西梁山峙东西。
兴之所至,我即拨通钱仰吾先生电话。钱先生复听一遍我的对句,立马传来爽朗笑声:“好!近日我想了好几个对句哩,感觉你的比我的技高一筹啊!”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爱心文化单位组团前往当涂江心洲花岛捐赠少儿图书 小书传递大爱 文化温暖童心
图书捐赠现场。马鞍山市爱心文化单位组团前往当涂江心洲花岛捐赠少儿图书小书传递大爱文化温暖童心本报消息记者谈恒成通...
当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当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