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安徽大闸蟹 就“爬”上老外的餐桌

合肥晚报 2021-10-12 00:52 大字

○五河沱湖螃蟹迎来丰收(资料图)

○《公开招标 股份合作 配套服务——当涂县三管齐下 大力发展螃蟹生产》(部分)

○《放养螃蟹,大有可为》(部分)

○《一九八三年安徽省螃蟹出口工作取得较好成绩》(部分)

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又到一年螃蟹大量上市的季节,螃蟹可能是不少家庭餐桌上的一道硬菜。说起大闸蟹,很多人一下就会想到阳澄湖大闸蟹。其实安徽也有不少盛产优质螃蟹的区域,今天我们就通过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来了解螃蟹的那些事。

安徽盛产优质螃蟹

中国人吃螃蟹,历史悠久。古人诗曰“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民间也有“农历九月吃雌蟹,农历十月吃雄蟹”习俗以及赏菊、吃蟹、喝黄酒的饮食文化。而安徽襟江带淮,境内河流交织。俗语说,好水好草养好蟹。良好的生态环境给安徽带来了许多优质的螃蟹产区,五河沱湖、当涂石臼湖、明光女山湖、凤台焦岗湖等地,都出产品质优良的大闸蟹。

1959年9月9日《关于国庆节期间做好名特产品特殊需要供应工作的通知》中,提到了安徽的一些名特产品,其中有五河天井河银鱼、符离集烧鸡罐头、砀山梨、黄山特级毛峰和湖蟹等,其中湖蟹供应3000斤。虽然档案中只有寥寥数语,透露出的信息量却不少。

由于安徽各地饲养螃蟹的方式不同,螃蟹成熟时间也略有不同。通常自9月中旬开始,枞阳白荡湖大闸蟹开始捕捞,同时,当涂石臼湖的螃蟹也开始登场。白荡湖大闸蟹号称“肥”“大”“腥”“鲜”“香”“甜”,石臼湖大闸蟹则膏腴丰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稍带甜味。到了9月下旬,明光女山湖大闸蟹正当时候,“脂肥膏满、润甜清香”。10月初,凤台焦岗湖、庐江黄陂湖、郎溪南漪湖的大闸蟹开始登上人们的餐桌,焦岗湖大闸蟹“个大、肚白、味鲜”,黄陂湖大闸蟹“个大膏腴、黄满味美”,南漪湖大闸蟹“体大肉多,肉质鲜美”,都是大家追捧的美味。待到10月中旬,沱湖母蟹成熟,每一只都是蟹黄满满,香甜可口,11月沱湖公蟹膏丰肉满,入口即化。

螃蟹养殖走上正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徽的一些地区开始尝试人工放流蟹苗养殖。据相关史料记载,1978年凤台焦岗湖渔场从上海崇明岛购蟹苗20公斤放养,1979年收捕成蟹2万公斤。1973年,五河水上乡从上海崇明岛购进蟹苗30公斤,在沱湖进行人工养殖。翌年捕捞成蟹7500公斤。此后每年都从上海崇明岛,浙江钱塘江口,江苏启东、常熟、南通等地采购蟹苗或幼蟹,投入沱湖放养。经过一年或两年生长,于9月下旬开始捕捞,一直延续到11月。产量由1974年的7.5吨,达到1982年的325吨,出口71.9吨。

在一份1980年3月15日《放养螃蟹 大有可为》的档案中,记载了五河县水上公社在沱湖养殖螃蟹的故事。“五年来从上海市崇明县引进蟹苗二千一百一十斤,捕捞成蟹一百二十四万斤,向国家交售三十二万斤,出口近八万斤,产值七十多万元……”

无独有偶,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涂县依托自身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螃蟹养殖。1994年3月25日《公开招标 股份合作 配套服务——当涂县三管齐下 大力发展螃蟹生产》档案中,有这样一组数据,“1993年产蟹820吨,比1985年增加了1.54倍,实现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近100元,位居全省榜首。”“1993年大部分大水面养殖亩创产值1000-1500元,精养水面达5000-8000元。塘南乡吴村港吴祥水,承包水面180亩,93年收获成蟹3000多斤,收入20余万元;乌溪镇水产养殖公司1993年利用南圩7000亩水面,放流幼蟹3400斤,当年捕捞成蟹5万多斤,一年收回投资,获纯利300多万元。”一组数据足以证明,当涂县在养殖螃蟹上所取得的成效。

螃蟹虽然美味,但养殖并非易事。《放养螃蟹,大有可为》中提到,五河县水上公社从1973年开始就放养蟹苗,但当时不少人缺乏养蟹知识,掌握不了养蟹的规律。“一九七三年第一次引进蟹苗六十斤,全部放在县城附近的小沟小塘里。结果沟塘里放的螃蟹长得慢,体形小,而且大部分都爬跑了,产量很低,基本没有收益。”五河县水上公社针对这样的情况,进行了经验总结。在1974年将250斤蟹苗放到沱湖里,经过精心的饲养,取得了好收成。“捕获的螃蟹一般都有四五两重,最大的有八两,年产达到四十万斤,产值近二十七万元。这一成功,使干部、群众乐得喜眉笑眼,养蟹的劲头也大了。”不仅如此,为确保螃蟹品质,他们还从提高蟹苗成活率、搞好捕捞工作、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幼蟹等方面下功夫,发展养蟹产业。

而另一份《蟹苗培育成效显著 螃蟹生产形成系列》档案中,记载了望江县武昌湖渔场组织精干的科研人员,攻克了培育蟹苗、控制水质和掌握饵料的科学投喂等关键技术,实现了蟹苗的稳产高产。“1993年还培育幼蟹种3890公斤、产成蟹2.5万公斤。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和20多个县的客户均来我场抢购优质的人工蟹苗。”

安徽优质螃蟹出口欧美

青壳,白肚,金爪,黄毛……安徽出产的大闸蟹,烹制后色、香、味俱佳,可谓鲜盖百味。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螃蟹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1982年10月20日《国庆、中秋合肥鱼货供应比去年好》的档案中提到,国庆、中秋两个节日共销售鱼货425366斤,主要包括带鱼、鲢鱼、螃蟹、鲜虾、海蜇皮等。值得一提的是“鱼货品种比去年节日多一倍以上,而且有虾、有蟹,这是历年所没有的。”

为了丰富居民节假日的“菜篮子”,市场供应部门特意安排了螃蟹和鲜虾。“多年来在节日期间,从未供应过的螃蟹、鲜虾,今年在两个节日期间从嘉山、巢湖、五河等地组织调进螃蟹二万八千斤;鲜虾三千二百另二斤。”

螃蟹的品质好自然不愁销路。安徽本地养殖大螃蟹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还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1984年1月25日《一九八三年安徽省螃蟹出口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中有这样的表述,“对外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增多,对前几年开辟的美国、加拿大、日本市场亦尽量安排供货,并新开辟了东南亚市场,对外出口的共有七个国家和地区,是自营以来最多的一年。”从档案中,我们得知,1983年,安徽省螃蟹出口外贸收购近120余吨,出口活螃蟹近100吨。

在《公开招标 股份合作 配套服务——当涂县三管齐下 大力发展螃蟹生产》档案中也提到,当涂县建立了各类螃蟹市场,促进了螃蟹的销售。“在塘南、乌溪、石桥等乡镇建立了以河蟹为主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将触角伸向大中城市,部分水产品较大的乡镇在上海、杭州等地建立了河蟹批发市场,将河蟹直接销往城市”,“开拓国际市场,塘南、护河两乡镇与港商合办的公司,直接将河蟹销往中国香港、东南亚、日本等地”。显而易见,在上世纪80年代,安徽出产的优质大闸蟹就“爬”上了老外的餐桌。

□余育红 何芳芳

新闻推荐

湖阳镇:信用村建设赋予美丽乡村新内涵

湖阳镇:信用村建设赋予美丽乡村新内涵自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当涂县湖阳镇村庄旧貌换新颜,村居环境逐年改善,在2019年和2020...

当涂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当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