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与长江流域水生动物

西安晚报 2021-04-11 02:35 大字

进入2021年,国家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禁捕”计划,赢得人们的一片叫好声。如果穿越到850年前的宋代,那时的长江有哪些鱼类和水生动物资源呢?南宋大诗人陆游就给出了答案。

南宋孝宗乾道五年,陆游被朝廷任命为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就是知州的副手。当年闰五月二十八日晚,陆游由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起程,乘船由运河转到长江水路前往夔州上任。历时五个多月,到达夔州任所。一路上,陆游坚持写日记,即著名的《入蜀记》,记载了他沿途的所见所闻和游历感慨,其中多处涉及长江流域鱼类和鸟类等动物。

陆游一生喜欢养鱼、钓鱼,对于鱼类十分偏爱。在这次漫长的水上旅途中,他对鱼类一有发现便立即记载。《入蜀记》首次记录长江鱼类是在这年7月13日,陆游的船行驶到今安徽当涂县境时,他写道:“州(当时为太平州管辖)正据姑孰溪北,土人但谓之姑溪,水色正绿,而澄潋如镜,纤鳞往来可数。”姑孰溪为水阳江入长江的部分,纤鳞即指鲫鱼、鲦鱼,因其鱼鳞细小故名纤鳞。

7月20日,陆游在芜湖以下长江王敦城段,见到“城并大江,气象宏敞。邑出绿毛龟,就船卖者,不可胜数”。说明当时长江里有绿毛龟。过三山矶时,陆游又看到“江中江豚数十出没,色或黑或黄”。江豚,体形似鱼,最长的达1.6米。全身灰黑色。常见于长江口,有时溯江直达宜昌,洞庭湖也曾发现。7月23日,陆游在九华山附近的海根港(今安徽贵池县江段名),见到“巨鱼十数,色苍白,大如黄犊,出没水中,每出,水辄激起,沸白成浪,真壮观也。”根据陆游的记载来看,这“巨鱼”应该是中华鲟,因为中华鲟最大的体长可达三米多,青黄色,腹白色,的确像陆游所说的“黄犊”。

7月28日,在过马当(今江西彭泽县江段山名)狮子矶时,陆游看到“忽有大鱼正绿,腹下赤如丹,跃起柂(音duò,古同舵)旁,高三尺许,人皆异之”。根据这个记载分析,这种大鱼当属青鱼或鳡鱼。前者青黑色,后者青黄色,这种鱼能跳,最重长到百斤以上。

8月14日,陆游船泊蕲州刘官矶时:“晚,观大鼋浮沉水中。”据《说文》载:鼋,大鳖也。鼋,喜欢栖息在水底。白天隐于水中,夜间在浅滩处觅食。所以,陆游晚观大鼋。

8月30日,陆游路过鄂州时,“过谢家矶、金鸡洑。矶不甚高,而石皆横裂,如累层甓。得缩颈鳊鱼,重十斤。”这里的鳊鱼,就是大名鼎鼎产自长江水域的“武昌鱼”。当时陆游正路过鄂州(鄂州古称武昌),捉到的武昌鱼特别大,据记载,武昌鱼最大的也就5公斤左右。可见当时长江的生态环境适合此类鱼生长。陆游接着记载:“洑中有聚落,如小县。出鲟鱼,居民率以卖鲊为业。”长江里的鲟鱼就是中华鲟,中华鲟体大而重,最重的达200公斤左右,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有“长江鱼王”之称。陆游在《入蜀记》中两次记录鲟鱼,可见在宋代长江中华鲟已经很常见了。

不仅是鱼类,陆游的《入蜀记》中还记载了长江沿岸大量的鸟类,有秃鹰、黄鹂、天鹅、江鸥等,显然那时长江的生态环境比较好。

8月1日,陆游船过江州彭泽县澎浪矶,他去澎浪庙参观,“方立庙门,有俊鹘搏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这里记载的应该是秃鹰。8月16日,陆游记载:“过新野夹,有石濑茂林,始闻秋莺。”9月11日,陆游船过潜军港:“……有水禽双浮江中,色白,类鹅而大,楚人谓之天鹅,飞骞绝高,有弋得者,味甚美,或曰即鹄也。”“16日,过白湖,渺然无津,抛江至升子铺。有天鹅数百,翔泳水际。”其间,陆游“泊弥节亭。驯鸥低飞往来,竟日不去。”可见,当时在长江流域天鹅很多,鸥也很常见。

在陆游的记载中,甚至出现了不少野生动物。8月14日,“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10月9日,“微雪,过扇子峡。晚次黄牛庙,夜,舟人来告,请无击更鼓,云庙后山中多虎,闻鼓则出。”此前,陆游就曾两次记载长江沿岸百姓打虎的事情,这充分体现了那时长江沿岸虎等野生动物的繁盛。

陆游在《入蜀记》中,记载了长江流域的许多鱼类和珍禽异兽,其中不少鱼类至今仍然是长江流域的主要鱼种。这些记载,不仅为后人做好长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史料;同时,也描绘了一幅宋代长江自然、和谐、秀美的生态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两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案例获国家级推介

马鞍山市两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案例获国家级推介本报讯(记者任德玲通讯员宋冰冰)近日,中央文明办印发《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

当涂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涂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