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一辈子 文化惠民千万家 记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当涂县太白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吴家龙

马鞍山日报 2021-03-04 03:48 大字

图为吴家龙创作疫情防控曲艺节目

扎根乡村一辈子 文化惠民千万家

——记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当涂县太白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吴家龙

文图/记者 吴黎明 通讯员 彭换换

牛年春节,一场网络乡村春晚成为当涂县太白镇居民争相传看热议的焦点。大家多年来养成的“上‘村晚’、看‘村晚’”的习俗,并没有因疫情防控而中断。只是身为总编导的镇文化站站长吴家龙更劳累了。与线下乡村春晚相比,他不仅要参与节目策划、创作、导演,还要参与录制、合成、制作,共征集到24个文艺节目,足足忙了一个多月,家里过年的事一点也管不上。“镇里举办乡村春晚已有多年,有几万双眼睛盯着呢!这个全镇人的精神年货可不能少。”吴家龙的话里透着满满的责任感。

也正是这种令人肃然起敬的责任感,让他多次放弃进城工作的机会,在基层文化岗位上一蹲就是36年。1964年出生的吴家龙从小就热爱文艺,演小品、讲故事、做主持、写书法,样样在行。他1985年到文化站工作,是全市同一批文化站站长里唯一到现在还没有改行的一位。

从1985年初到文化站,吴家龙就表现出对文艺的热爱。当时,乡镇的文化活动较贫乏。吴家龙心里清楚,要让村民们参加文化活动,必须得下足功夫、赚足噱头才行。有一次,为了编排一台节目,他跑了好几个村,邀请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和平时喜欢文艺的骨干才凑齐人员。吴家龙倍加珍惜,耐心地给他们编排动作,辅导演出。为让节目更加有影响力,吴家龙还把大家拉着,在附近的几个村子巡回演出,渐渐地文化站声名鹊起,参加活动的村民也多了起来。

初战告捷,吴家龙开始为群众文化活动造势了。央视春晚大家都很熟悉,但乡村春晚你可能没有见过,那叫一个热闹,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把剧场都挤爆了。从1987年开始,吴家龙连续多年在镇上剧院举办农民春晚,台下当导演,上台当主持,表演节目样样来。乡亲们就喜欢看他演出。

吴家龙把这30多年分为3个阶段。如果说,头十年是出于对基层文化工作单纯的热爱,那么,从第二个十年开始,就进入“离不开”的状态,第三个十年更是“不愿离开”。

之所以“不愿离开”,首先是舍不得丢下那份曾经梦寐以求的“家业”。如今的太白镇综合文化站是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拥有综合文体馆区、综合活动楼区、户外活动场所区等3大区域功能。

如火如荼的文体活动,也佐证了吴家龙的“离不开”。从头十年自导自演乡村春晚,到第二个十年开始的农民文化体育节,再到目前经常性的文体活动,吴家龙就更忙了。一年一届群众广场舞比赛,两年一届少儿文艺汇演,三年一届文化体育节。他都是当仁不让的总导演。还有声乐、器乐、舞蹈、健身、书法、表演等6个专业培训班轮流着几乎天天开课,他既当老师,又当协调人。

当然,最让他“不愿离开”的,还是那些活力四射的文体队伍。在他的影响下,五万人口的太白镇发展文体骨干和协会会员2700余人,拥有舞蹈队、锣鼓队、篮球队、秧歌队、健身队、艺术团、合唱团、诗词协会等文体队伍二十多支。不需要精心准备,也不要提前安排,半天功夫他就可以组织一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进行演出。

“龙归大海”是吴家龙的网名,可见他把扎根乡野视作自己的追求。他说,扎根乡野,是为了绿透乡野。“绿透”的寓意就是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这才是“文化草根”的功能和作用所在。

说到从麻将桌到文艺舞台的转变,68岁的塔桥村妇女黄桂香感慨良多。“农时做田,农闲赌钱”,10多年前,她是村里出了名的“麻将明星”,输钱怄气,还小病不断,老伴整天埋怨。得知情况后,吴家龙找到了她,做了一番工作,她参加了村里的文艺队,从此就和文体活动结了缘,越活越有精神头。

“文化草根”吴家龙还有个特长,就是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鞭笞假丑恶,弘扬真善美。近年来,农村出现了一股红白喜事攀比风,一桌酒席动辄上千元,高昂的酒席开支让很多并不富裕的村民苦不堪言。为此,他创作了朗朗上口的三句半:“婚事新办要提倡/歪风邪气都滚蛋/要问喜事怎么办/新办!……”看完节目, 太白村农民孙为仁深受启发,在村里第一个按照“婚事新办”的要求,在村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喜事新办宴席大厅,为儿子操办了一场婚礼,包括烟酒在内每桌标准不超过300元。如今,在太白镇,“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蔚然成风,带动了全镇整体的乡风文明建设。

“还有3年就要退休了,但文化惠民的责任和使命不会退。”从吴家龙坚定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一个“文化草根”的雷锋情怀。

新闻推荐

当涂最老农贸市场改造完成交付使用

当涂最老农贸市场改造完成交付使用本报消息记者吴黎明报道新春伊始,当涂最老农贸市场——翠竹农贸市场已完成改造正式交付...

当涂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当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