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豆有了“当涂芯” 记者 吴黎明
江淮大豆有了“当涂芯”
记者 吴黎明
眼前的这粒大豆种子看似平常,却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它的学名叫“当选豆10号”。“这粒大豆种子已经过1年的预试,1年的区域试验,今年是第二年区试,再经过1年的生产试验,将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到那时,江淮地区大豆品种将会出现‘当涂芯’。”领衔选育出它的主人、当涂县安徽省连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黄乃泰一边通过显微镜仔细地观察着,一边介绍起它优质、高效的特性。
去年底,安徽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在合肥召开了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验收会,当涂县安徽省连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省科技重大专项“江淮地区优质、高效、专用大豆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利用”项目顺利通过了专家验收。“在那次验收会上,连丰种业共有7个大豆新品种通过验收,这7个大豆新品种又是从1500多份种质资源、15个新品种选育而成,其中‘当选豆10号’亩产达到198.89公斤,增产幅度显著,且抗病性良好。”
农技专业出身的当涂科技局党组书记郭茂红介绍,我国长期以来在水稻、小麦等口粮方面的科研和人力投入多,大豆和玉米方面投入资源相对有限,生物育种等技术应用不充分。安徽是大豆产量第二大省,为攻克大豆种业“卡脖子”技术, 2017年8月,安徽省科技厅批准“江淮地区优质、高效、专用大豆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利用”立项,项目下达后,连丰种业公司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照方案认真实施,通过两年的实施,项目总投资达634.28万元,其中获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支持100万元,马鞍山市科技发展资金支持50万元,当涂县科技发展资金支持50万元,企业自筹400多万元。
走进位于当涂县姑孰镇连千圩内的连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门旁的“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几个大字格外醒目,站内种子研发设备一应俱全。公司负责人黄乃泰于2003年从南京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就扎根于这块土地,从事稻米、棉花等新品种的生产试验。201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在连丰种业牵头组建安徽省首个农业类型的院士工作站,从此,这里便成了南京农业大学部分教授、专家的“试验田”。
为保证大豆新品种选育项目的顺利实施,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项目组包括公司科研人员、推广和销售人员和当涂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吴金水、徐成仓等二位高级农艺师以及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的部分教授、专家,尤其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教授亲自参加,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打下来坚实的基础。该项目通过校企结合,发挥高校在育种技术、种质资源方面的优势,合作开展适合江淮地区种植的优质(高蛋白)、食用(豆腐和菜用)、 特用(高异黄酮含量等)大豆新品种选育与利用工作,为本省及周边江浙地区服务。
该项目经过三年多的实施,实现了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建立大豆分子设计育种体系,满足我国食用大豆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仓廪充实、餐桌丰富,种业安全是基础。”黄乃泰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作为农业战线一员,理应把个人价值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以产学研用相融合的创新机制推动大豆种业产业化。
新闻推荐
新型城镇化奋力做示范本报讯(通讯员李巍)2021年,当涂县住建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项目攻坚年”活动部署和要求,以国家新型...
当涂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当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