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湖阴一曲翰墨缘
有宋一代,文化璀璨,大师云集。与芜湖有交集的颇多,而以张孝祥、梅尧臣、米芾和黄庭坚为最。才高八斗的苏轼与芜湖也有一段诗书缘,并留下若干翰墨,叫后人记挂。
宋元丰七年(1084),应芜湖东承天院方丈蕴湘之请,苏轼携幼子苏过自黄州(今湖北黄冈,苏轼贬谪之地)泛舟抵芜,为刚竣工的芜湖名胜玩鞭亭和梦日亭题诗。苏轼在芜有《湖阴曲》七律一首,咏玩鞭春色并题跋数言,即芜湖八景之一“玩鞭春色”故事,记述了来芜湖之缘由,并亲自书写留给了蕴湘和尚。蕴湘将刻成诗碑,今已无存,仅题跋为时人相传,见载于民国八年《芜湖县志》。
早在唐朝,诗人温庭筠路过芜湖时,曾题过七言古诗《湖阴曲》。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其中“吴波不动楚山晚,花压阑干春昼长”句,即景抒情,脍炙人口。庭筠书似平原,而遒媚有态。故东坡曰“书温庭筠湖阴曲后”。苏轼弟苏辙过芜湖时,也曾题《湖阴曲》一首,有“荒城至今人不住,狐兔惊走风萧萧”句,意颇萧飒。
由于承袭旧说,苏轼将本该称之为《于湖曲》的诗题,仍然题成《湖阴曲》。宋陆游《入蜀记》说:“芜湖至东晋,乃改名于湖。王敦反,屯于湖,今故城尚存。又有玩鞭亭,亦当时遗迹。”唐温飞卿有《湖阴曲》叙其事。近时张文潜(耒)以为《晋书》所云,帝至于湖,阴察营垒。当以于湖为句,飞卿盖误读也,作《于湖曲》以反之。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经过,读之一目了然。又见黄钺《于湖竹枝词》之二十七:
东承天院有苏书,
三馆曾搜蔡所储。
七百年来方丈改,
不知何处是精庐。
苏轼在东承天院诗已不传,仅存题跋《题温庭筠湖阴曲后》:
“元丰五年,轼谪居黄州。芜湖东承天院僧蕴湘,因通直郎刘君谊,以书请于轼,愿书此词以刻于石,以为湖阴故事,而鄂州太守陈君瀚,为致其书,且助之请。七年六月二十三日舟过芜湖,乃书以遗湘,使刻之。汝州团练副使员外蜀苏轼书。”
苏东坡书《湖阴曲》后,其弟苏子由、词人秦少游、名臣李纲,多有续作。于芜湖结缘颇深的黄庭坚,还写有《书东坡写温飞卿湖阴曲后》:“温飞卿所作湖阴曲,反复观之久,乃可觧大意,以谓宗庙社稷之灵,特未许庸夫干纪耳,飞卿盖言时事邪。”原是有寄托在的。
在芜湖,苏东坡还与邑人藏书家韦许有交往,对其评价不低。数日后,苏轼离去,特为韦许赠《傲轩》诗一首:
先生英妙年,一扫千兔秃。
仕进固有余,不肯践场屋。
通环何所傲,傲名非傲俗。
定知轩冕中,享荣不偿辱。
岂无自安计,得失犹转毂。
先生独扬扬,忧患莫能瀆。
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
茅簷聊寄寓,挽仰亦自足。
东坡无边春,方寸尽藏蓄。
醉哦旁若无,独侑一樽禄。
床头车马道,残月挂疏木。
朝客纷扰时,先生睡方熟。
通过此诗可以看出韦许乃一饱学而隐居之士,苏轼推崇、艳羡之意,溢于言表。
此外,苏轼兄弟与无为子杨杰、当涂郭祥正有交往,曾诗歌唱和。苏轼有《和郭功父韵,送芝道人游隐静》。隐静,唐宋时期佛教名山也,旧属南陵,即今日繁昌五华山之隐静禅林,李太白有诗送通禅师。苏诗云:
观音妙智力,应感随缘度。
芝师访东坡,宁辞万里步。
道义偶相契,十年同去住。
行穷半世间,又欲浮杯渡。
我愿焚囊钵,不作陈俗具。
会取却归时,只是而今路。
该山有观音庵。神龛系石壁雕刻而成。据传可能是除了九华山摩崖石刻以外,皖南一带唯一遗存的北宋石刻佛像。佛像左侧有一面石刻云:“此岩自元丰七年,俨翁之年至今未见其详,僧见风雨不堪,特造此屋以彼之。僧照祯字建徵全十三年立。”而元丰七年,恰是苏轼到芜湖之日。
又,关于苏轼与芜湖的渊源,杨国宜先生有《苏东坡来芜湖干什么?》一文。大意是:
有人说苏东坡来芜湖吉祥寺看花作诗,黄庭坚作跋。诗的题目为《花卿歌》,其一帖一跋堪称“双璧”。又有人说苏诗不是《花卿歌》,应是《吉祥寺赏牡丹》,并全文引用《吉祥寺赏牡丹》、《吉祥寺僧求阁名》两首。
然《东坡全集》卷34有《牡丹记叙》,东坡自己说:“熈宁五年(1072)三月二十三日,余从太守沈公观花于吉祥寺。”当时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非常明确,不会在其他地方,怎么会写于芜湖呢?同样,《吉祥寺僧求阁名》紧接《吉祥寺赏牡丹》之后,是同一时间所作。两首诗都应该是写杭州吉祥寺。
为什么会张冠李戴把杭州吉祥寺误作芜湖吉祥寺呢?也许是因为清初画家萧尺木创作过《苏东坡吉祥寺看花诗图》,便信以为真。萧尺木虽然名气很大,但其艺术作品不可能完全符合实际,可能存在虚构的成分。人们不能以此作为“证据”,反证苏东坡确实到过芜湖吉祥寺。
其实,清中期邑人黄钺就指出这个错误了。他在《于湖竹枝词》中说:“吉祥寺里花应笑,未见坡仙拄杖游”,苏东坡根本就没有到芜湖吉祥寺来过。“至于萧尺木画《太平四十景》,取东坡吉祥寺看花诗意图之,盖牵合耳”。
本文选自《芜湖史话》
新闻推荐
当涂医保局“六加强”促进窗口服务再提升本报讯(通讯员费习松)当涂县医保局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效能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提升窗口...
当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当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