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米酒”进城记
王赐林展示新酿的米酒
“王家米酒”进城记
走进当涂县护河镇青山村王家自然村村口,一股米酒香扑鼻而来。循着酒香一路寻过去,就到了王家米酒传统作坊,只见年过六旬的王赐林正在操作间精心灌装。“这批米酒是村供销社在马鞍山市区的订单,有100多瓶,每瓶2公斤。做了一辈子米酒,虽然在周边早就出了名,但成批卖到城里还是头一遭,可马虎不得。”1月28日,见记者来访,王赐林放下手中的活计,满面春风地说道起来,眼睛笑眯成一条缝。
原来,不久前青山村供销社挂牌成立,吸收了村里的经营大户加入。有了供销社这块金字招牌,村里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明显提高,王家米酒也被城里的消费者看上了,一直“小打小闹”的王赐林思忖着如何大显身手呢。这不,王赐林首先在酒瓶包装上动起了点子,把以前“傻大粗”塑料桶改成了精致异形塑料瓶,两瓶一组,再套上印有精美图案的布袋。另外,还有长方形陶瓷瓶、圆形磨砂玻璃瓶等各种包装。“城里人讲究,米酒虽品质高,但还要有个好包装。”王赐林沉淀了多年的生意经一下子被“进城”激活了。
“供销社不是新名词,早在计划经济票证时代,就是农村保障供给的主渠道。可眼下的村级供销社,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新事物,初衷是,既能让工业品下得了乡,又能让农产品进得了城。”陪同记者釆访的当涂供销合作社主任朱亚平说。王赐林所在的护河镇青山村供销社,由县供销商业总公司投资入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组建,旨在探索为农服务新途径,有效推进县供销社完善新型基层供销经营服务网络、村委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民实现增产增收三方共赢。
村级供销社成立后,村党委书记藏连章就找到王赐林,希望王家米酒传统作坊加盟进来,通过供销社的经营服务网络,把产品打出去,把作坊做大做强。一席话,说得王赐林频频点头。王赐林家上三代都是做米酒的,代代传下来一套传统米酒制作工艺,原料用的是糯米,经过蒸煮、拌酒曲、保存、发酵等多道工序,才酿出酒来。王赐林自豪地说,做米酒关键是干净,一切东西都不能沾生水和油。
加入村里的供销社后,随着销量见涨,王家米酒的日产量增加到100公斤,村里还提出帮助他进一步提高产能。这正合了王赐林的心意。眼下,王赐林的身体还很硬朗,一个人打理不成问题,可原来的那点产量,又不能让正值壮年的儿子全身心投入到其中。一面是舍不得传统技艺失传,一面又不得不考虑家庭收入。有了村供销社的带领,随着产能的提升,儿子王万发已同意回家接班,传承好祖传技艺,并发扬光大。
村里有了供销社,乡村米酒进城来。在青山村,还有不少“老王们”受益。村党委书记藏连章说,村里按照“政府引导、股权多元、集体控股、能人经营、社员监督、市场运作”的原则,于2020年10月成立村级供销社,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股,目前已有29个企业、家庭农场及个人参加入股,一批优质大米、水产品、草莓开始走上大市场。
在村部东边因学校撤并而空置的村小校舍前,藏连章正和村里一班人谋划着将此地改建成村供销社的加工和物流基地。王赐林兴致勃勃地表示,有了更宽敞的空间,米酒产量就会上去,可以让更多城里人喝上“王家米酒”。
文图/记者 吴黎明
新闻推荐
麦田像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花岛”灾后换新颜1月27日上午,从江中的船中向岸上看去,一排排修葺一新的民房在冬树的衬托下,宛...
当涂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当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