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屋后一口塘 三年就能盖楼房 记者 吴黎明 通讯员 魏俊 朱李鹏

马鞍山日报 2020-10-14 01:31 大字

门前屋后一口塘 三年就能盖楼房

记者 吴黎明 通讯员 魏俊 朱李鹏

“门前屋后一口塘,三年就能盖楼房”,这是在“中华蟹苗第一村”当涂乌溪镇七房村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它真实地反映了蟹苗产业发展对当地村民增收的作用。2010年七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万元,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6700元,其中95%的收入来自于蟹苗养殖。

七房村的蟹苗养殖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党总支书记的刘文尚看准了蟹苗养殖的商机,利用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借钱带头搞起蟹苗养殖。起初,老百姓觉得蟹苗养殖投入高、风险大,加上种惯了水稻,对养殖抱着观望的态度。刘文尚就自己带头干,一开始没有经验,他就到处学习技术、咨询专家,第一年就取得成功,挣了32万元。老书记为大家闯出了一条致富路,七房村的村民纷纷开始发展蟹苗养殖。就这样,在老书记刘文尚的带动下,七房村这个传统种植村,逐渐变成了养殖特色村。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七房村蟹苗培育面积达2300余亩,占全村农地面积的95%,全村有95%以上的村民从事蟹苗产业。通过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七房村的蟹苗养殖产业已经不是大户自己做,而是通过大户帮小户,强户带弱户,党员与农户结对帮扶,形成了全村共同上、大家一起干的生动局面。

进入新时代,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单门独户地卖蟹苗没有优势。七房村党总支又组织村民建起蟹苗养殖合作社,注册了“七房蟹苗”品牌,将村里的养殖户聚集起来,抱团闯市场。并在合作社成立党支部,建立起“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形成以能人党员带基地,以基地联系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机制。

七房村的合作社为养殖户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制定统一的标准,帮助养殖户找市场,同时建立起蟹苗养殖六大基地,进一步降低养殖户生产成本。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七房村的蟹苗养殖销售已经形成规模效应。

同时,自2016年以来,七房村连续举办四届“蟹苗文化艺术节”,通过节庆活动吸引四面八方的蟹农前来购买蟹苗。如今,七房蟹苗因为质量好、长出的成蟹规格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纷纷前来购买。通过走产业加党建的融合之路,2019年七房村蟹苗销售收入达到2500余万元,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95%。

产业发展了,村集体的收入也增多了,村民的生活也变得富裕了。七房村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通过低产小水面的整治,村集体水面发包的效益由2008年的600元/亩,增加到2018年的1200元/亩,2019年,七房村在水面发包基础上,盘活闲置资源,实施建设殷家长沟垂钓中心、改造租赁老村部等项目,村集体年收入为103万元。七房村一跃成为全国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新闻推荐

暖心善举传温情

近日,一条“城管队员同公安民警携手将屋顶醉汉救下”的抖音视频收获众多点赞,被网友称为“暖心城管”的是鸠江经济开发区城...

当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当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