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抗日英烈:唐思庆

皖江晚报 2020-09-03 01:25 大字

马鞍山抗日英烈:唐思庆

唐思庆,又名唐师庆,曾化名唐吾一,当涂县城关人,1904年出生在贫苦家庭。一家五口人,全由父亲在街头摆小手工修理摊、母亲替人缝补做针线活挣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尽管家庭生活清苦,父母还是设法让唐思庆读书。唐思庆勤奋好学,于1919年考取宣城第四师范学校,1923年毕业。

唐思庆在宣城师范毕业后,先后在慈湖、乌溪、当涂城关五小当小学教师。唐思庆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受到五四运动爱国思想的熏陶。当时正值大革命时期,他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毅然辞去教师职业,去武汉参加军校训练。学习期满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十九师。1927年初,他随北伐军转战到芜湖、当涂、南京等地。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唐思庆被迫返回家乡。后在江苏如皋县政府任科员。在此期间,他曾被人诬陷,遭受迫害,精神一度失常。可是他并不灰心,在1929年上半年,以生病为由,回到家乡。

1929年7月,由于生活所迫,唐思庆和当涂一批失业的青年知识分子一道,团结起来,与县政府作斗争。他们冲进县政府,向县长邓涵秋要求从事教育工作。遭到拒绝后,唐思庆义愤填膺,带头振臂高呼“打倒贪官,我们要吃饭”等口号。为此,唐思庆被县政府拘禁了两个月。唐思庆这种不畏权势、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鼓舞了青年知识分子的斗志。他们积极斗争,终于迫使县政府让步,将唐思庆释放,并撤销劣绅汪伯陶的县民众教育馆馆长职务,增设一所新民小学。失业青年知识分子通过斗争赢得了胜利。

1929年9月,唐思庆任新民小学的训育主任。他对待同仁和蔼真诚,生活朴素,不图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得到大家的好评。唐思庆对反动政府极端仇恨,看不惯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地主、劣绅。面对旧势力,他顽强不屈,宁折不弯,好打抱不平,为受排挤、压迫的教师讲话,因而曾多次被县政府拘禁。他被反动政府释放后,依然故我坚持斗争。县政府十分恼火,视他如眼中钉、肉中刺。1930年9月,政府下令通缉唐思庆,当时正逢唐思庆父亲逝世,他在家人的劝导下,连父亲的丧事也未办,就含泪逃离家乡,到江西、湖南等地流浪。1932年他回到家乡,1935年通过当地考试被分配到亭头农仓担任仓库主任。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进犯中国。同年12月,当涂沦陷。

1937年冬,唐思庆与当地的热血青年邵时安、朱昌鲁、徐德建等组织了“当芜青年抗日救亡团”,唐思庆喊出了“宁做刀下鬼,不当亡国奴”的口号。他们自发地向广大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团结青年一道做抗日工作。

1938年7月,新四军二支队开进当涂大官圩,发动群众,组织和扩大当地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积极打击日伪军。唐思庆坚决要求参加新四军,并将亭头农仓所有的粮食、现金、公物全部交给部队。从此,唐思庆走上了革命道路。不久,他便担任了二支队某连的指导员。

1938年8月,彭冲在当涂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当芜边区总队”时,吸收唐思庆、邵时安、朱昌鲁等为中共党员。中共当芜县委成立后,唐思庆任县委委员。1939年4月,新四军二支队政治部成立了“当芜战地服务团”,唐思庆是该团成员。不久,黄承铭和唐思庆两人去大官圩西南区开展工作,发展党员,成立了当涂大官圩西南区工委,黄承铭任书记。黄承铭被敌人杀害后,唐思庆接任书记。1939年底成立了宣(城)当(涂)芜(湖)中心县委,唐思庆任宣传部长。

唐思庆在大官圩工作期间,他的工作作风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为人正直,谦虚谨慎,对群众和蔼可亲,生活简朴。他为大官圩地区地下工作的开展、群众组织的巩固,为开展减租减息、反伪政权、反汉奸的斗争,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深得当地群众的信任和崇敬。

1940年9月,国民党军一0八师和大官圩地方反动头目鲁振五相勾结,制造了“金宝圩-大官圩事件”,宣当芜游击大队遭受严重损失,当芜县委也被破坏。唐思庆随宣当芜中心县委转移到皖南山区。皖南事变时,唐思庆突围后,躲藏在山地的玉米秸堆里,度过三天三夜。他于第三天深夜冒死逃出,途中幸得当地一位老农相救。脱险之后,唐思庆又回到当涂大官圩,找到老战友杨永康。他表示要回部队,重新投入战斗。杨永康派人将唐思庆送到溧水,安全地回到部队。

1941年2月,唐思庆在句容县的一次对敌战斗中不幸牺牲。唐思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宁做刀下鬼,不当亡国奴”的民族精神,激励着大官圩人民坚决抗战到底。

新闻推荐

转型升级 融入对接 当涂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实招

转型升级融入对接当涂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实招本报讯(通讯员当轩)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当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当涂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