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在抗洪险段的“护民铠甲” 记当涂防汛一线的退役军人
冲锋在抗洪险段的“护民铠甲”
——记当涂防汛一线的退役军人
记者 吴黎明
通讯员 蔡佳 王莎莎 彭换换
瓢泼大雨淋湿了衣衫,炎炎烈日炙烤着脸庞。在当涂抗洪大堤上,穿梭着这样一群身影,一身迷彩当“铠甲”,危急时刻声声“到”。他们就是在部队大熔炉淬炼过的退役军人们。
身上的迷彩服就是“护民铠甲”
朱其跃是石桥镇谢公村的一位退伍军人,担任村民兵营长,自防汛以来,就常驻大堤,每天“一睁眼就是防汛”。“要对得住身上的迷彩服,这就是‘护民铠甲’。”朱其跃负责的堤段长733米,并且都出现了积水的迹象,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带领大家定时巡堤查险,地毯式搜查隐患,每天还要负责水牌传递的监督签字。“我们五个人一队,巡一趟送一次水牌,一天至少要两趟以上才安心,水牌送到了,心才定。”朱其跃说,“水牌传递马虎不得,大家环环相扣,谁也不能出纰漏。”话音间,能听出朱其跃的嗓音已经沙哑。
谢公村退伍军人许云飞在市区工作,得知抢险队需要人手后,简单安排手中的工作后毅然返乡。7月21日上午,石桥镇北圩发现一处渗漏,许云飞和队友们即刻听令集结,和队友们在湿滑松软的堤岸边铺上大片防雨布,用竹篾排铺出一条运送物料的简易通道,将大片石块一趟趟地运送到堤坝上,再将泥土和沙石混合装袋,扛到堤坝上一袋袋错开堆叠,与石块码放在一起加高加固堤坝。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多,长达6个半小时的抢险,渗漏点被修复,险情得到妥善处置。
到!到!到!危急时刻声声“到”
“现在开始点名。刘宏兵”“到”……姑孰镇一五圩莲云村段堤脚靠近村民住宅处,沟渠排水不通畅,需紧急处理。“到”声铿锵的莲云村防汛突击队立即出发。
自防汛以来,莲云村退伍军人自发组建成防汛突击队,他们中有“80后”“70后”“60后”“50后”,甚至“40后”。“40后”陈明树就是队员之一,73岁的他入党51年,自1972年退伍后,就一直在村民组担任村党小组长。48年来,每一次姑溪河水位陡涨,就必有他铿锵的“到”声。“年纪大了,重活我干不来,但巡埂查险、跑筹这些我还是可以的,我还有些防汛经验。”今年防汛,陈明树还带上了他25岁的外孙徐鹏。
“现在开始点名。王华”“到”……一声声洪亮的答到声在太白镇防汛抗洪抢险第一线传来。防汛以来,有一支队伍,穿着蓝色制服,来回穿梭于各险情圩口、临时安置点等地,不叫苦、不喊累,他们就是太白镇市容中队防汛抢险突击队的老兵们。这些老兵,兵龄从2年至16年不等,其中9人是党员,党龄最长的有30年。
在双梅圩、下六圩和四小圩出现险情时,他们配合默契、组织有序,有的开沟导滤,有的装土袋,有的扛土袋填堵险口。一次次防汛抗洪抢险任务,他们每个人都汗流浃背。
在太白镇转移撤离江心乡群众临时安置点,他们搬运临时安置生活物资,布置安置人员休息教室,并准备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让安置人员一下车就感受到太白镇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他们还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书籍和玩具,与小朋友们做游戏。看到小朋友们开心地玩着、笑着,这些老兵们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
新闻推荐
防汛抗洪一线有了“定海神针” 专家领衔“两结合” 査险除险讲科学 记者 吴黎明 通讯员 王振兴 阮倩
防汛抗洪一线有了“定海神针”——专家领衔“两结合”査险除险讲科学记者吴黎明通讯员王振兴阮倩不怕险情,就怕发现不了险...
当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当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