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畜禽保护神”到“富民活财神” 记当涂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刘虎
从“畜禽保护神”到“富民活财神”
——记当涂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刘虎
记者 吴黎明
架上葡萄晶莹剔透,地上土鸡成群结队,还有那身上带刺的火龙果和土鸡相处的也是相安无事,巧妙地实现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日前,在当涂县乌溪镇银花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民徐银花说:“正是凭这种大田土鸡放养模式,去年毛收入达到700多万元,能有这一切,多亏了刘主任的帮助。”
徐银花口中的刘主任,就是当涂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刘虎。11年前,在外打工的徐银花回乡创业养土鸡,进了3万只鸡苗,眼看就可出栏,没想到因高温,一夜之间死去一半,全家人心急如焚。刘虎立刻组织带领防疫人员到鸡场,克服高温、蚊虫叮咬等,连续一个通宵,将剩下的1万多只鸡一一注射药水,一天后转危为安,凭那次急救,徐银花当年实现保本,为继续干下去增添了信心。如今,徐银花的养殖规模已扩大到200亩,并在刘虎的指导下,成功探索出一条大田土鸡放养模式,效益也明显提高。
手机成咨询热线,日均通话173分钟
坐上刘虎驾驶的汽车下乡,本想和他攀谈几句,可不断有养殖户打来电话向他咨询技术问题,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很难插上话。他有些抱歉地解释,全县800多个规模养殖户都有他的电话,有时是夜里,有时是节假日,有求必应,大多能在电话里解决,电话里解决不了的就必须奔赴现场。
2019年9月,姑孰镇、太白镇几个养殖场相继发生猪高热病,他立刻组织防疫人员深入猪场,连续20多天蹲守,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进行流行病学调研,仔细研究发病病状,最终根据不同发病程度拿出了一套综合治疗方法,帮助养殖户们及时止损上千万元。
在同事们看来,刘虎的手机就是一条热线,仅2020年4月份,他共接听养殖户的咨询电话1168个,日均通话173分钟。有次下乡,他右脚踝骨骨折住院,躺在病床上还不断接听养殖户的咨询电话,搞得病友都“烦”他。当得知他的真实身份后,病友们都为他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丰富的业务知识所折服。
从青春弱冠到年逾半百,从乡镇畜牧兽医技术员到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多年来,他始终服务于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他带领畜牧技术人员和全县防疫员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只(头)、只(头)不漏针,确保畜禽免疫率达100%,在每年的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中,他没有休息日,也不分白天和黑夜,经常是白天到各个乡镇了解当地已注射情况和采集动物血样,晚上回到实验室做免疫抗体监测,经常工作到半夜。为分析掌握不同季节畜禽发病原因,多年来他坚持亲手解剖各种病因死亡的畜禽,为全县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只要把农民视作自己的亲人,把他们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就没有做不好的。”刘虎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和他的同事。
凝练七大关键技术,推广创效益数亿元
让养殖户富起来,是刘虎“把职业当成事业干”的生动体现。作为“稻鸭共育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主持人、试验站站长,刘虎得知塘南镇下岗职工周小山、王红夫妇养殖过程中无流动资金购饲料,助其申请到人社局贴息贷款指标10万元,还主动当担保人,助他们走出困境,去年收入达到15万元。
他主持研发了“稻鸭共育绿色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凝练出十大创新点和七大关键技术,荣获“安徽省畜牧业绿色循环模式主题创新大赛”二等奖,“关键技术操作规范”还被编入“2017年安徽省扶贫技术手册”,累计推广面积30万亩,养鸭300万只,创经济效益3亿元。
当涂县位于都市圈内,如何发展都市型畜牧业是他一直探索的课题。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他领衔的大田土鸡放养模式获发明专利,并在全省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考核全省第一。所谓大田土鸡放养模式,是指家庭2个劳力、每3000只同日龄的土鸡为一个饲养单位,利用3-5亩玉米地、棉田、林(果)园等自然生态资源,雏鸡脱温后,全程在田间用围网的形式实行放养;同时,将田间分区、配套粪污治理设施。这种生态型、家庭型集约化养殖模式,投资少、风险可控,既节省养鸡饲料成本,又为玉米地、棉田、果园等除害去杂,粪便就地肥田。如今,素有“畜牧小县”之称的当涂县,生态土鸡养殖业异军突起,全年饲养量逾1000万只,成为全省大田土鸡放养强县。
他说,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仅有热情是不够的,一定要推广成熟实用的技术,不能拿群众做试验。对于需要推广的技术,他总是先研究、试验、总结,最后再推广运用。他还创新农技推广工作方法,改课堂说教为师生互动、教室教学和田间指导相结合,累计组织养殖户参加各类培训200多期,受训1.6万人次,为全县养殖业从传统粗放向现代集约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闻推荐
集体户口的孩子如何报名上小学?“我们的房子买在当涂县城,我的户口目前还在老家安徽阜阳,一直没有迁到新房所在地,但我老公的...
当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当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