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那些美食 ● 朱幸福

今日宣州 2020-06-19 06:15 大字

端午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也许因为它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吧,所以,千百年来倍受百姓的青睐,以至于现在国家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但在我们许多人的记忆中,端午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似乎都和“美食"有关。

譬如粽子就是端午节的显著标志之一。粽子又叫“角黍",始于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而成,“筒粽"则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南北朝时期,又在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到了唐代,粽子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元、明时期,包粽子已用箬叶,后又用芦苇叶等,花样繁多,品种也丰富多彩。我小的时候是很少能吃上粽子的。那时是生产队,大集体,生产的粮食绝大部分交了公粮和统购,剩下的连肚皮都填不饱,哪还有闲粮来包粽子?再说所种的粮食品种单一,多为中稻和粳米,糯米是很稀少的。有一次,队长经不住村里众多妇女的撺掇,种了两亩田糯稻,准备收获了给每户分上十来斤糯米,过年节时好包粽子、做粑粑、炸圆子等,不料却被人汇报上去,不但糯稻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给割了,连队长也被免了职。直到改变开放以后,农民们都分了自留地,我家也有了7亩多地,种啥都可以自由选择时,母亲每年都要种几分田的糯稻。此后,家家户户的每个端午都会飘荡着浓郁的粽香……

绿豆糕也是端午节的一种标志性食物。将绿豆碾碎,加糖、香料、水等压制成型,做起来简单,吃起来香甜。不但有清凉祛火、止咳生津之效,而且有步步高升之意,故成为晚辈给长辈拜节的必备礼物之一(尽管现在我们已不喜欢吃这么甜的食物了)。但绿豆糕多由专业作坊制作,家庭很难掌握制作的要领,所以多是到市场上去买。印象中当涂县黄池小镇上的绿豆糕价廉物美,用麻油或香油制成,香甜适口,是我们小时候非常奢望的美食。

和粽子的来历一样,咸鸭蛋当时也被人们投入水中,为的是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现在已经演变成端午饭桌上我们喜欢的又一美食了。早在每年正月,母亲就捉了几只小鸭精心喂养着,还嘱咐我们放学后去捉青蛙、摸螺丝给鸭子补充营养,待鸭子下蛋后,母亲是再舍不得吃的,都悄悄地攒起来,用黄泥巴、盐水包裹着藏在坛里。到端午节,家里来了亲戚,饭桌上便会多了一碟对半切开的咸鸭蛋,红白分明,香气馥郁,尤其是那蛋黄红得流油,让人一见便口舌生津,和汪曾祺笔下的高邮咸鸭蛋颇有一拼。我们在饱餐一顿的同时,根本不用像现在这样担心:会不会遭遇“苏丹红"?

苋菜也是端午节里常见的美食之一。小时候,我不喜欢吃苋菜,原因是苋菜搛在碗里汤会将饭染得像血一样,令人害怕,但母亲总是勉强我多吃苋菜,还说对身体有好处。后来看见别的同伴碗里也都堆满苋菜,那白米饭也被染得通红,甚至连小伙伴的牙齿也被染红了,笑起来有些滑稽可爱,我便渐渐对苋菜有了好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我对苋菜也有了较多的了解,知道苋菜又叫青香苋、红苋菜、红菜等,富含蛋白质、脂肪,具有清肝明目、凉血解毒、止痢等作用。尤其是知道苋菜中铁的含量是菠菜的一倍、钙的含量是菠菜的3倍,更有利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时,我对母亲的敬意油然而生。是的,母亲虽然说不清吃苋菜好的医学根据,但她始终记得几千年文化的传承,有一颗对子女的关爱之心。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清人李静山在《节令门·端阳》中的吟咏让我们看到了酒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作用。是啊,端午当然也是要饮上几杯酒的。古人端午多喜喝雄黄酒,以驱妖避邪,克制蛇、蝎等百虫,故许仙就在法海禅师的“教唆"下,诱骗白娘子喝下雄黄酒,现出了白蛇精的原形。其实,雄黄酒必须要在医生指导下并按古法泡制方可饮用的。好在现在有白酒、红酒、啤酒、米酒、鸡尾酒等,品种多样,风味各异,可供大家选择的余地很大。现在日子好了,桌子上菜肴丰盛,大家推杯换盏,把端午的酒事闹得高潮迭起!

新闻推荐

大陇镇强力推进乡村经济发展

大陇镇强力推进乡村经济发展本报讯(通讯员查韬)今年以来,当涂县大陇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层次组建志愿服务团...

当涂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当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