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传》

淮河晨刊 2019-12-05 07:34 大字

上期提要:事实的真相是,南京的这个“首都”,从一开始就是从别的地方迁过来。称帝前孙权只是“吴王”,从权力上来看,“吴王”和“吴帝”也没太大差别,殊不知一旦称帝,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在中国文化中,一字之差,天壤之别。需要再特别强调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正是从这一年才正式开始计算。为什么呢,因为必须从孙权当皇帝的时候开始,才能列入正史,才算名正言顺。

这个故事耐人寻味,考察三国鼎足前历史,基本上就是军阀混战,打过来打过去。三国能够鼎足,是混战打出来的局面,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都是能征善战的骁勇之士,出生入死,都是打仗的命,注定了马革裹尸的悲壮。孙权与父兄的区别在于,他不只是一支军队的首领,还是一个国家的领袖。

说三国鼎立前的群雄,都想争着当皇帝是不真实的,大家的理想境界也不过就是称王称霸,不过是希望官做得越大越好,自己管辖的地盘越大越好,然而真到了三国时期,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时候,孙权早已羽翼丰满,成了一块曹操啃不动的硬骨头。这时候,以南京为中心的东吴疆域已经很大,已经有了足以称帝的资本。

赤壁大战以后,三国鼎立之势形成。公元219年,孙权为了夺回荆州,与蜀国交战,杀了关羽,然后掉过身来,写信向曹操俯首称臣,劝曹操当皇帝。此时的孙权还不到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之际,而曹操已六十多岁,再过一年便要离开人世。这时候,应该年轻气盛的人不年轻气盛,应该寿终正寝的老朽也不老朽,正是三国时期最典型的政治气候。曹操火眼金睛,一眼看透了孙权的用心,没有中计,根本没当回事,说孙权这小子没安什么好心,他这是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烧烤。

为什么说这个细节值得玩味,曹操为什么不敢称帝,因为在他心目中,称王称霸可以,称帝不是闹着玩的事。他所处的文化背景,篡夺皇位意味着大逆不道。所谓乱臣贼子死有余辜,董卓拥兵自重,废汉少帝,改立汉献帝,因此招惹众怒,身败而名裂。袁术以自己名字应谶言“代汉者,当涂高”,称帝于寿春,结果立刻众叛亲离,同样是身败名裂。“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种观点是后人根据前人历史,尤其是三国以后的历史加工出来的,不管怎么说,曹操当时还是很忌讳,不想就这么坏了规矩,他觉得这个规矩不能破坏,起码不能在他的手上破坏。

谁来做这个皇帝,此乃帝王家事,本来与老百姓没有一毛钱关系。秦始皇当了皇帝,很快死了,天下没有不老的长生药。秦始皇一死,天下就乱,就立刻大乱,就出现了陈胜和吴广。陈胜吴广只是捣捣乱,却给后人带来无尽麻烦,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他们留下最有影响的是那句“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不安分的后人又将这句话加工,翻译成了无法无天的“造反有理”。很显然,在老百姓心目中,一旦存下这些念头,一旦接受这些观点,天下想不乱也要乱了。

自古汉贼不两立,王室不偏安。多少年来,曹操的罪名至多也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19年,在南京的孙权给曹操写信,希望他废除汉室,干脆做了皇帝算了。孙权不惜低头服小,近乎肉麻地讨好,拍马屁。然而曹操不想上当,他大权在握,称不称帝不过是个形式,称了帝会有很多预想不到的麻烦。劝人当皇帝都是没安什么好心,过去是这样,今天是这样,将来还这样。

为什么一再强调这段历史很重要,为什么曹操没有听孙权的话,为什么曹操会把众人的奉承吹捧当作耳边风。有时候,形式这玩意非常重要,若以手中掌握的权力而论,曹操这个丞相远比儿皇帝汉献帝更有实权。曹丞相最终并没要皇帝的这个名分,他不想坏了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想留下千古骂名,他知道真要是那样,后果会很严重。

那句传说中的名言,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事实上并不是曹操说的。他从来没说过这么厚颜无耻的话,被追封为皇帝,追封为魏太祖,那是后来的事,曹操儿子曹丕干的。说白了,孙权讨好北方的曹操,希望曹操称帝,是三国时代群雄各种玩心机玩阴谋的生动体现。曹操的诗很有意境,他的散文并不多,《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有一句话写得挺妙,反驳别人说他想篡位,掷地有声: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在南京为王的孙权绝非等闲之辈,他“屈身忍辱,任才尚计”,能够像勾践一样没有下限,敢不要脸,所以才能立足南京,“成鼎峙之业”。曹操不肯称帝,他不称帝,蜀汉的刘皇叔刘备,也不好意思厚着脸皮登基,作为晚辈的孙权当然更不敢冒昧。

大家都有贼心没贼胆,规矩最后被曹操的儿子给破坏,在孙权劝曹操称帝的第二年,曹操死了。他老人家一死,古老的禁忌似乎也没了,继承魏王的曹丕胁迫汉献帝退位,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魏,改年号为黄初。

曹丕称帝,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大家都开始不要脸,刘备立刻迫不及待,也不再当什么刘皇叔,赶紧在四川称帝。刘备在称帝的第三年逝世,好歹过一把皇帝瘾。曹丕呢,当皇帝时间也

不长,刘备死后不久,年纪轻轻便死了。

在南京的孙权,自然也就要称帝。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他为什么不弄个皇帝当着玩玩呢。

公元229年

孙权在曹丕称帝后的第九年,才不急不慢地在武昌正式称帝,这时候,距离他劝曹操称帝已整整十年。这时候,诸葛亮与司马懿正在斗智斗狠,孙权的老对手曹操和刘备都已经不在人世,曹丕也死了。论资历,年轻的曹丕就是不死,也玩不过孙权,虽然他们岁数相差并不大,只相差了五岁。

曹丕称帝后,孙权立刻又玩老一套,遣使请求成为魏的藩属,曹丕十分高兴地封孙权为吴王,然而他很快就发现孙权并非真心归附。很显然,孙权的臣服只不过是权宜之计,他还有自己的一大堆麻烦要解决,事实上曹丕和刘备的相继称帝,孙权心中也很窃喜,谁还不想当皇帝呢,谁不愿意成为天子呢,他只是不着急,先从容地把年号给改了,改成了黄武。

年号在封建时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年号是黄初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年号是章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并没有称帝,但是他已经不愿意再使用别人的年号。至此,三国再也不像过去那样,说建安多少年,而是各用各的年号纪事。

下期看点:不管怎么说,公元229年对于南京来说,还是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毕竟定都与此前211年的迁治,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义,迁治说到底,终究还是个临时据点,是指挥部搬一个家,正式定都却代表着一个帝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包括军事中心,都正式集中在了此地。内容虽然重要,形式也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南京成为东吴的首善之地,战争并没有完全停止,也暂时不会停止。事实上,三国之间的战争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自从东吴的孙权定都南京,经济建设不得不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孙权定都南京时,正是诸葛亮北伐喊得最响亮之际,而蜀汉最后率先灭亡,与经济崩溃不能说没有关系。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实施奖学金、助学金双重激励 不让每一个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

11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当涂县的马鞍山经贸学校。走进学校资助工作办公室,翻开学生资助档案,一篇篇、一行行,清晰地记录着每一...

当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当涂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