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大力提升城乡颜值和生活品质 护一江碧水 建美好家园

马鞍山日报 2019-11-11 04:10 大字

雨山湖等城市园林给市民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慈湖河中段人工湖游园成附近居民休闲好去处

马鞍山市党员、志愿者们纷纷开展环境整治活动

昔日到处是非法码头的薛家洼变身生态湿地

□记者 王永霞 吴黎明

张莹 谈恒成

近年来,马鞍山市以敢啃硬骨头、敢趟深水区的改革精神,在探索中前行,让城乡建设“高颜值”和人民生活“高品质”齐力迸发,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马鞍山之路”。

村容蝶变 安居梦圆

循着沿江大道往北,车在青山绿野间穿梭。一会儿工夫,一座村庄映入眼帘,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江南韵味十足。这就是整治后的九华村,也是马鞍山靠江最近的村庄之一。

东枕小九华,西临长江水,按理说,九华村的景致自然不错。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村里老百姓想的都是尽快搬出去。

“过去我们村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72岁的潘克勤至今还记得扛着自行车走路的日子。“一下雨,路上泥泞不堪,自行车前后挡板挂着厚厚一层泥,根本骑不动。”潘克勤说,村子靠江,周边还有好几家小企业,烟囱一天到晚“突突”冒着烟,空气糟糕,年轻人都想往外跑。

改变发生在近几年。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马鞍山市关闭了九华村周边的企业,切断了污染源,又连续实施了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绿化等工程。打那时起,九华村就完全变了个样。

“土路不见了,垃圾堆、草堆清除了,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每几米就有一盏路灯,路两边花草飘香,感觉和城里没什么两样。”潘克勤笑道,以前村里环境差,爱锻炼的他只能骑着自行车到采石公园去,现在村里建得就像公园,他自然不会舍近求远了。

村里变美了,九华村百姓也想着法子装扮自家的庭院。花期虽过,村民王金海养的十几盆兰草却依旧青翠欲滴,和其他盆栽一起,将庭院变成了一座小花园,“村子像公园,家里像花园,生活别提多美了!”

合力攻坚,安居梦圆。“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开展以来,马鞍山市结合长江东岸综合环境整治要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村内塘沟、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乱建乱搭、废旧广告牌等,村容村貌华丽蝶变,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面朝大江 鸟语花香

从空中鸟瞰,江心洲犹如长江中的一叶扁舟。

“祖祖辈辈面朝大江,以前是暗淡无光,现在是鸟语花香。”当涂县江心乡新锦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领导小组组长时孝文说,如今,花卉产业已成为江心洲产业升级的突破口,当地正加快推进鲜花岛建设。

为配合鲜花岛建设,今年以来,新锦村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全村主干道及村组道路,实行市场化保洁。安置小区建成污水处理站一座,已投入使用。全面清理乱堆乱放470多处,拆除乱搭乱建60处约680平方米,拆除旱厕12座。清淤河道3400多米,清理水面垃圾杂草约350多吨。

不仅新锦村,一个以太白国际花岛建设起步区为依托的人居环境大整治在全乡展开。据江心乡乡长徐厚锋介绍,5月中旬以来,全乡共清理乱堆乱放4253处,拆除乱搭乱建、无功能建筑(含旱厕)716个;完成沟塘清淤40.6公里;清理废旧广告牌269处;整治卫生死角2728处,清运垃圾4800余吨。

近年来,当涂县拉高标杆,打造农村“三大革命”和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共建有垃圾中转站11座,配备各类垃圾清运车,其中非机动车 (电动车)596辆,垃圾清运车11辆,其他车辆577部;垃圾房1093个,垃圾桶27083个;全县农村配备保洁人员1314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县乡镇政府驻地建设了污水处理站8个,黄池、大陇镇正在建设中;86个中心村建设了污水处理站;农村改厕加速推进。

今年以来,马鞍山市将美丽乡村建设民生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导工程,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开展科学编制乡村规划、“三大革命”“五清一改”乡村建设工程、特色产业发展等工作。各县区、开发园区全力做好项目落实、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保障民生工程顺利开展,确保群众受惠。

志愿先行 长江增绿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澄碧清澈的长江水,不仅是古往今来诗家笔下的美学意象,更是230万马鞍山人民对长江生态的共同期待。

2019年3月12日上午,第41个植树节来临之际,马鞍山日报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雨山区党员干部齐聚滨江,开展“守护母亲河 共建记者林”植树活动,为美丽长江经济带植绿添绿。

站在“长江记者林”边,面向长江,左边是植被茂盛的滨江文化公园,百鸟啾啾,绿意盎然;右边是一片2000多亩的滨江生态湿地,杨树林一望无际。指着远处的杨树林,来自雨山区的志愿者汪梅说:“‘长江记者林’连接滨江文化公园和正在打造的滨江生态湿地,一旦成林后,将左右两块绿林连成一片,填补滨江岸线绿色缺口。”

见证了江边非法码头的拆除,看到曾经的“伤疤”变成了美丽的风景线,马鞍山日报社志愿者储灿林放下相机,拿起了铁锹。“小时候跟父母上山种树,我现在还记得。年岁在向前走,人们逐绿追绿的心情越发迫切。植树造绿不仅成为一种时尚,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

志愿者队伍里,不仅有记者,还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大学生。他们以普通志愿者的身份,走上了陈家圩长江大堤,参加“关爱河湖——守护长江”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用行动兑现保护长江的承诺。

从义务植树到爱心义卖,从绿色骑行到“寻找最美环保卫士”,再到移风易俗和清朗网络空间,全市各类志愿组织开展了许多关于生态环境的志愿服务活动,争做生态文明的传播者、绿色家园的建设者、环境保护的守卫者,为文明增色、为城市添绿。

志愿先行,生态植根。在马鞍山,借助志愿服务,“生态文明”的理念已融入城市肌理。

城建“六化” 城市添彩

金风送爽,漫步湖南路,乔木与灌木有序交错,鲜花与绿草交相辉映,仿若走进了美丽的城市花园。自去年底起,市城管及园林部门通过实施城建“六化”工程,在湖南路与天宝路交叉口新置了五色草立体花坛,在与湖东路交叉口西侧新增了混合式自然花境,在与江东大道交叉口新建了立体式街头花箱……俨然把湖南路打造成一条示范性的全市景观大道。

“推窗见景,出门见绿,起步闻香”,是老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为实现这一愿望,市城管系统紧紧围绕“创生态园林绿化城市、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目标,着力推进“绿化、美化、香化、彩化、文化和亮化”等六大系统项目,分别在天宝路、艳阳路和江东大道等8条道路分车带绿化及主要道路交叉口,增加了香花、彩叶等植物,局部栽植了花境等;在花雨路、健康路和慈湖河路等8条道路沿线的道路节点,布置了立体花箱与花架。通过实施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园林广场改造和街头游园建设等三大工程,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园林绿化景观,有力推进了全国文明城市和园林城市的再升级。

最近,一段金鹰晚上亮灯的视频火爆了马鞍山人的朋友圈。夜幕笼罩,金鹰外墙灯光开启,五彩斑斓,如绽放在夜空中的烟花璀璨夺目。今年,市城管局牵头实施了城市中心区亮化提升改造项目,施工人员在短短两个月内就保质保量完成施工,打造了城市夜景新地标。此次亮化工程涵盖了雨山湖、南湖、湖南西路、艳阳路和太白大道等区域,选取建筑、公园、广场、山体和水系等载体,并以“远观盛世画卷,近赏古韵光影”为主题,用光影描绘出“水墨画境、诗城雅韵、辉煌钢城”三幅城市夜景画卷,形成了“远观有气势、近看有气质、细读有故事”的灯光效果,重点突出了“诗歌之城”和“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城市名片,形成了“一带、一轴、一中心(两湖区域)”的夜景格局。

新闻推荐

长江滩涂“长”出生态湿地公园 滨江湿地见证环保理念变化

打开QQ“扫一扫”,选择AR,扫描上面的照片,观看整治后的杨树林短视频。顺着翠螺山脚沿着奔涌江水一路向北,有一片绿林,它像一道...

当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当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