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李白留下的文化遗产滋养马鞍山城市的精气神 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
文/记者 张令琪 图/记者 储灿林
“马鞍山举办的李白诗歌节落点很巧妙,不仅展现了李白的诗词文化,也落脚在当代马鞍山人的建设成就和精神风貌上,这是李白精神在当代的一种传承和发扬。”10月12日晚,观看了第31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开幕式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有感而发。作为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康震教授对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颇有研究,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等栏目文学顾问、鉴赏嘉宾,曾先后三次在马鞍山市做关于李白的文化、文学讲座,受到听众欢迎。
说到诗歌节这样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康震认为,在增强文化自信和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马鞍山能连续31年举办诗歌节本身就体现了其重大意义。一座城市要发展,除了要有硬实力还需要有精气神。马鞍山很幸运,能与诗仙李白有如此深的渊源,李白留给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遗产将伴随城市的发展;诗歌节的举办,也正是人们继承和创新文化的具体体现。
他认为,李白是盛唐精神的代表,甚至是唐代文化鲜明的标识。兼容并蓄、创新发展是唐代精神最突出的特点,李白留给我们最大的遗产正是兼容并蓄、和而不同,这对我们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改革开放40年来,对李白的研究一直在持续,我们逐渐了解了他的生平,他人生的重要阶段以及这些阶段的代表作品,这些研究为我们还原了真实李白的全貌,让我们能更好地将对李白的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联系在一起。
“李白一生游历名山大川,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我们熟知的《望天门山》正是李白年轻时抒发对未来期待的一种集中呈现,这与当下年轻人对未来的期待也是遥相呼应。”康震认为,诗人热爱自然,自然也慷慨地回馈给他们美好的诗篇。发扬李白精神,也要注意到诗歌背后的人文情怀。讴歌自然首先要保护自然,发展家园首先要变成宜居之地,在这点上,古人很多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如何利用好、传承好李白留给马鞍山的文化遗产,如何在当代发扬好、创新好李白精神?康震认为,旅游的基础和核心是文化,没有文化的旅游是短期的。对于马鞍山这样有着丰厚文化基础和底蕴的城市来说,打好“李白牌”关键在于深耕细作,把李白的思想内涵以及相关重要文化遗存要做细做精。
“李白一生重然诺,结交了很多非常有信用和诚心的君子,最终终老于当涂。也正是当涂谷氏家族的承诺,使得他的墓园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供后人瞻仰,重然诺的精神深深烙印进这片土地,这是李白精神在马鞍山很重要的标识。”康震认为,对马鞍山来说,发扬好、创新好李白精神,就要把李白的思想文化和他的人格魅力呈现出来。在当下可以运用可视化、可听化等多种手段,依靠文化与旅游方面专家,结合城市规划进行深耕细作,让李白精神留给后人更多的思考;真正让以李白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彰显新时代文化精神气息,让“文化自信”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
新闻推荐
为充分发挥基层司法部门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夯实乡村法治根基,当涂县司法局专门成立...
当涂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涂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