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部地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文明路上 阔步向前

马鞍山日报 2019-09-18 03:25 大字

有华东地区第一大露天铁矿之称的马钢南山矿凹山采场,历经百年开采于2017年闭坑。为使这座“功勋采场”焕发新的时代光彩,经过近两年的生态修复,今天的凹山采场已嬗变为一座秀美的人工湖,成为马鞍山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记者 谈恒成 通讯员 王爱兵 李先发 摄

记者黄莹

滚滚长江东逝水。奔流不息的母亲河给了马鞍山特别的滋养和优待,在这个“拐点”上孕育出了神圣而文明的土地。讲文明、懂礼仪成为人们的日常,“行文明事、做文明人”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座右铭和指南针。

2009年1月,马鞍山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第一个全国文明城市。没有骄傲自满、居功自傲,有的只是埋头苦干、奋力向前,向着更加文明的方向不断前进。2017年11月,荣耀再次加冕,马鞍山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四连冠”。不仅如此,在当年首次开评的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市和县)中,当涂县也以全省第一的名次成功当选。

闪亮亮的金字奖牌背后,是几代人不忘初心的坚守和无怨无悔的付出。如今,十年光景走过,马鞍山文明城市建设也实现了再升级: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共建共享、和谐宜居……这座日益进取的城市,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崇德向善 铸就道德高地

近日,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叶连平当选“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一位耄耋老人拥有如此崇高的精神境界,源于老人心中有大爱,同时也折射出了这座城市的道德高度。

道德模范,是竖起的标杆,是高扬的旗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马鞍山从不缺少这样的力量。正如“聚山纳川、一马当先”的城市精神所诠释的,马鞍山开放包容的气度和胸怀,造就了她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大爱情怀。马鞍山注重把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使全体市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上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源泉。

自1989年开始评选“双十佳”,至今已经30年,产生了440余个精神文明“双十佳”,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充分发挥身边榜样这座“精神富矿”的带动作用,诞生了83名“中国好人”和若干名“安徽好人”“马鞍山好人”,让争当好人的社会氛围蔚然成风;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马鞍山的“道德红榜”上,远远不止叶连平一人,“最美女儿”杨蓉、“最美孝心少年”郑碧峰、“无偿献血冠军”傅强……一个个名字如同一颗颗闪耀的星星,汇聚成最美道德星空。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积善成德,榜样所散发出的强大力量,也带动形成了马鞍山好人节、邻里节、红袖标、爱心驿站、公益善食馆、“1+3”共建文明家园等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设特色品牌,为城市文明增光添彩。

志愿服务 引领时代新风

自今年元月起,由市文明办和市志愿服务中心牵头,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广场系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活动每月自定主题,开展志愿者风采展示、志愿服务理念传播、志愿者招募登记和各种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用志愿服务回报社会,温暖一座城。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志愿服务彰显的是一种和谐奋进的气度,广大志愿者们给人们带去关于文明的美好体验。红马甲、红帽子,志愿者的“标配”服装,被马鞍山的广大志愿者们穿出了别样的风采。

2018年3月5日,一个让全市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永远铭记的日子。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将有100多个项目 “亮相”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 其中推介项目63个;集中签约项目44个、总投资超过300亿元

本报消息记者余齐斌通讯员程阔林马妮雅报道记者11日从马鞍山市投资促进中心获悉,在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上,该市将有63个推介...

当涂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涂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