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月亮的故事 造就了马鞍山独特的中秋习俗
文/记者 王永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又是一年中秋至,亦是一季团圆时。丰收时节,皓月当空,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吃着月饼,赏着明月,其乐融融。马鞍山是一座诗歌之城,这座城市的中秋节与一位“追月”的诗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千年轮转,经久不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对于中秋节同样如此。物资匮乏年代,过中秋是件奢侈的事,能吃块月饼就是最大的幸福;物资丰富时期,中秋是团圆的象征,是家写给游子的“家书”,不论身在何方,家是最温暖的牵挂。
【中秋节的历史】“马鞍山的中秋节就是从唐朝开始的”
中秋由来已久,史书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魏晋时期,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后来的唐朝,中秋节才成为固定节日。
“马鞍山的中秋节就是从唐朝开始的。”中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戎林介绍,马鞍山地处长江边上,唐朝时期,李白曾七次来到此地。众所周知,李白喜欢月亮,中秋时节,明月出大江,他便邀请同为“饮中八仙”的好友崔宗之等人,一同夜游长江。
“当涂县志曾有记载,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大江亮如明镜,月亮高悬在天上,李白穿着皇帝赐的宫锦袍,和朋友驾着小船在江上饮酒,两岸视者如堵。’”戎林说,李白喜欢到马鞍山的原因之一是这里的江面最开阔,这里的月光最皎洁,这里的美酒最醇厚。
明月出大江,江面波光粼粼,李白和友人对月饮酒高歌,此情此景,感染了采石矶的渔民,他们也将渔船连在一起,遥望着李白。有时,李白也会登上采石矶头临壁台饮酒作诗,渔民则将船搭成舞台,为其踏歌。书生坐在江边三台阁里饮酒赏月,农民则在打稻场上载歌载舞,每个人都在庆祝中秋。
李白的一生,仿佛总是和月亮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把月亮当成知音,当成挚友,把人生喜怒哀乐等诸般心绪,都诉之于月、托之于月。李白上千首诗中,480多首写到月亮,在马鞍山,他也留下了多首与月亮有关的诗。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写到“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在《横江词》他又吟道“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李白一生钟情于月亮,有传说他就是在中秋节的晚上,看到月亮掉在水里,跳江捞月的。”戎林说,传说描述,月亮没有捞到,一条神鱼从江中飞出,李白跳到鱼背上,一去不返。
看到月亮,就仿佛看到了李白。李白死后,采石当地人怀念诗仙,就根据月亮的形状,做了大月饼。每当中秋月圆夜,将月饼切成一块一块的,一家人对着明月,边吃边回忆李白在马鞍山的时光。
“李白和月亮的故事,造就了马鞍山独特的中秋习俗。”戎林表示,每当中秋节,马鞍山人将李白和月亮一起供奉,又因为马鞍山地处江南水乡,中秋时节,菱角、藕、鱼等也都纷纷上市,人们就将这些李白喜欢的菜肴端上案桌,希望诗仙能魂归故里,再尝尝曾经的味道。
新闻推荐
马鞍山2019年“质量月”活动启动 将举办论坛、宣讲等多项“提质”活动
本报消息记者王永霞通讯员王璨报道9月6日上午,2019年马鞍山市“质量月”启动仪式在当涂县举行。今年“质量月”期间,该市将...
当涂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涂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