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富了村民强了集体 马鞍山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稳步推进

马鞍山日报 2019-04-03 09:25 大字

2018年起,马鞍山市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部署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把村民的沉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不断增强农村“造血”功能,让村集体经济“活”起来的同时,也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改革势如破竹,目前,全市基本完成清产核资和身份界定工作,今年10月底将全面完成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推进任务。

■记者 季晨辰 通讯员 俞卉蓉

………………………… 壮大集体经济 鼓了村民腰包 …………………………

4月2日上午,经开区(示范园区)太仓村村民夏重林激动地掏出两个“红本本”,这是他和妻子2013年领取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证书,“我们两口子一共有4股,每年分红4800元,村里还帮我们安排进物业管理公司,每个月又有2000多元的收入,日子过得挺美!”

夏重林的这份幸福感得益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6年前,太仓村开创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第一例,让土地变股权、农户当股东、收益靠分红,将集体经济变成“算得清、摸得出”的真金白银。以股份合作社为平台,组建太仓农民创业园,打造农资、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园林绿化、物业管理、劳务服务公司,壮大了集体经济,村民的腰包也渐鼓。大河有水小河满,6年来全村村民分红2000多万元,每年人均分红700元。

在当涂县姑孰镇灵墟村,顺着村干部张荣森的指点望去,遍野的桃花嫣红,葱茏的苗木勃发,勾勒出春日生机的画卷。“这300亩地开的是黄桃花、种的是花李苗,今年夏天首批黄桃就要挂果了!”据张荣森介绍,2018年灵墟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全村农户全部土地,投资成为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股东,将全村资源一下子“激活”了。

以果为媒,灵墟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开展黄桃、花李、葡萄等经果林种植,打造旅游、采摘、苗木一条龙产业链,土地租金加上运营收益,推动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农民不仅享受分红,还能进基地务工。“基地未来总收入在200万元以上,能带动300多户1500人发家致富。”张荣森说。

………………………… 坚持上下贯通 改革蹄疾步稳 …………………………

村庄美起来、资源活起来、村民富起来……今年以来,马鞍山市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成效良好。目前,全市427个村有382个村(包括涉农社区)完成了成员身份界定工作,占总村数的89%;377个村(包括涉农社区)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或经济合作社,占总村数的88%;213个村(包括涉农社区)完成了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占总村数的50%,超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下活改革一盘棋,上下贯通聚合力。马鞍山市自2018年起就制定抓“股改”、促“三变”工作推进方案和路线图,按照“点面结合、分步实施、整市推进”的原则,构建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工作机制。聚焦改革重点工作,包括清产核资、界定成员、设置股份、成立组织、提升经营水平等,建立活力健全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马鞍山市还存在各个县区改革进展不均衡,基层改革力量薄弱,个别地方思想认识简单、不统一等问题。接下来,马鞍山市相关部门将开展清产核资“回头看”,建立和完善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加大推进力度,已完成改革的村要进一步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股权证书发放和档案管理等后续工作,未完成改革的村要加快工作步伐,精心组织实施。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是推进面上改革后破题的关键。“我们要打造改革示范样板,遴选一批村庄,根据其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群众意愿因地制宜,探索改革不同类型和模式,寻找农村经济实力提升的途径,收集更多的‘金点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新闻推荐

亲子共读 沐浴书香

3月29日,当涂县年陡镇一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身着汉服,在老师和家长的参与下,或阅读、或剪纸、或背诵《三字经》,萌态可人。为了...

当涂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涂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