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工程外包服务业发生新变化,千名当涂工匠不再单纯“打洋工、挣洋钱” “中国工匠”带上“洋徒弟”奔小康 记者 吴黎明
从“中国民工”变身“中国师傅”。岳承福用了10年时间。
3月24日, 岳承福带领一支队伍正在孟加拉国甘达堡水厂施工, 记者通过微信和他聊上。最后,他拉上“洋徒弟”ABU BAKKAR, 拍了一张工地合影发了过来。看得出, 两人师徒情深。在他手把手的传授下, 原本无一技之长的“洋徒弟”已成为一名优秀的“架子工”,月月都能领到令当地人羡慕的工资收入。
岳承福原是当凃县桃花村的一名木工,10年前加盟当地的建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带一路”的先行者,建诚国际的工程外包业务涉及“一带一路”上的30余个国家和地区,岳承福也跟着公司业务的拓展辗转多国工地。近年来,随着国外项目当地用工指标的增加,工地上不再是清一色的“中国民工”。像岳承福一样的中国工匠们,纷纷在项目所在地收起了“洋徒弟”,带着“老外”一起奔小康。
受欢迎的“中国师傅”
在建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拍摄的一段视频中,越南籍员工Wansun说,跟着建诚国际的“中国师傅”学手艺,不仅收获了一份好工作,还学会了很多技能,亲朋好友都很羡慕。印度籍员工Sudeep则表示,“中国工匠”们技术好,人也好,加上公司开出的工资不低,而且从不拖欠,他打算介绍更多的朋友加盟。
“‘一带一路’上的不少国家和地区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 但同时存在就业率不高的问题。当项目建设方提出让我们帮助他们培养一批产业工人的要求时, 公司也乐于接受。这是一个双赢的方案, 符合‘一带一路’的初心。”建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勇说, 目前公司正在施工的境外项目分布在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印尼、阿尔及利亚、卡塔尔、沙特6个国家, 招募培训了3000多名外籍员工,“中国师傅”和外籍员工的比例大致是1:3。
成立于2003年的建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当涂县姑孰镇工业园区,在跨国人力资源服务方面已深耕10余载,主要为世界各地大型建设项目提供“一站式”人力分包服务解决方案,业务范围涵盖人才“猎寻”、系统培训、考核认证、筛选派遣等服务全环节。近年来,该公司已累计招募培训了逾万名外籍员工。
从劳务输出到人才输出
“当初到国外施工, 说到底就是劳务输出, 大伙儿奔着多挣钱, 人均年收入12万元左右。”岳承福说,每年通过建诚国际派遣劳务工2000人左右,能挣回洋钱2亿多元,他家也在村里第一个盖起了楼房。如今, 经过10年打拼, 他不仅当上“中国师傅”,还干起了项目负责人,年收入达到40万元, 由“世界级打工族”成为“金蓝领”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李丹青欠薪一直是近来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3月19日,人社部公布今年第一批拖欠劳动报酬典型案件。具体如...
当涂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当涂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