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彼岸花

江淮晨报 2019-03-08 09:07 大字

《李白诗选》李白 /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去当涂,就是去凭吊诗仙李白。

半夜,竟然梦醒了。夜梦故乡的河岸边,布满一望无际的沙雕,那么壮观。远处的河湾,矗立一大片动物雕塑,色彩在太阳下深浅变幻,让我惊奇不已。我顺着河湾奔跑,那些五彩的鹿、马、骆驼……都奔跑起来,在阳光中闪光。明亮的天空,飞翔一只大鸟,越飞越近,好大好大的鸟翅,我甚至可以看清它白色的羽翎,仅仅半边的翅膀就把整个河谷遮住了,就像巨大的罗盖……

这么美丽的梦让我心生喜悦,趁着梦境清晰,笔录于纸。卷帘见月,李白的诗句,水一样从心里流出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只有李白这样伟大的诗人,才能写出如此简洁明朗的诗篇!轻轻的一个“霜”字,却有雷霆万钧之力,写尽乡愁的凄寒和历经沧桑的人生况味……心中正自感叹,蓦然——又想到梦中的大鸟,不禁一颤……哦诗仙,是你吗!是你穿越一千多年的时光来到我的梦中吗?

一天的时光,早在几天前就被定格在方案中:祭奠太白墓园,了解当涂人眼中的诗仙太白;参观大青山万山村、詹村、禾兴村,漫步谢朓李白钟情的山水人家;徜徉金色田园,亲近江南荷塘陶然水乡;车览当涂古城墙护城河;登临凌云塔,凭览三塔两桥风吹雨打;凭吊采石矶,领略水清岸绿秋水长天。

中国诗歌,《诗经》与《楚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没有之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人六十二年狂放不羁的诗酒人生,我的故乡安徽给了他“桃花潭水深千尺”般的最为温情的抚慰。他曾七次来到马鞍山,写下《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横江词》等五十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晚年流放夜郎,遇赦放还,穷困潦倒,年老体病,他来到当涂,度过人生最后岁月。病重弥留之际,枕上授稿当涂县令李阳冰,请求编集作序。一曲《临路歌》,诗人走完了自己坎坷艰难的一生,最终长眠于大青山下。

在李白的时代,巍峨的大青山下,还是一方波光粼粼的湖泊。只在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泊出一块一块的滩涂,鸥鸟翻飞。后来移民在此联圩垦植,沧海桑田,渐次炊烟袅袅。时下秋高气爽,风从逶迤群山的垭口吹来,翻动白杨林金黄的叶片,哗哗作响。柿子在枝头熟透;毛茸茸的栗壳炸开,露出紫红的板栗。一大片黄豆在地里沙沙唱着歌,似乎在呼唤村民快快来收割。随后足有一千多亩的荷塘映入眼帘,田田荷叶连天蔽日,荷花宛如卸妆的少妇风韵犹存,荷香馥郁,沁人心脾。美丽山村,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诗仙若在,又该激发怎样的诗情啊!

峰回路转,宽阔的草地像一条晾晒的绿裙,马路就是镶着的裙边,一头连着把灌木长成高大乔木的千年神树猫耳刺,另一头却是一方莲池,煞是招人。翻开莲叶,摘了一把莲角,一掰即开,处子般白净,那甜滋滋的味儿洇开,让我真切地感到秋天的气息,那么纯净,那么朴实,那么清新……

此行我的包中带了一本《李白诗选》,用于往返车程中的阅读。这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8月第一版,我这本是1977年11月第二版本。扉页有故宫南薰殿旧藏《圣贤画册》中的李白像,乌帽圆衫,剑眉飞扬,丹凤眼略带忧伤,眼角高挑,须髯修长飘逸……翻过来影印着北京图书馆藏、宋本《李太白文集》卷第一李阳冰《草堂集序》。这本书跟随我四十年,从农村到城市,数次搬迁,一直相伴。少时每天早晨捧着书在河湾背诵,以后不知读过多少次。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我背诵着李白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从太白楼到三元洞,环江而上,踽踽独行。江风吹衣,高柳蝉嘶。两旁山坡,一溜一溜盛开着彼岸花。这花名字特别,花开更奇,一茎特出,没有一枝一叶,一如李白诗歌,直接爽快,直抵人心。据说此花春叶秋花,叶在此岸,花在彼岸,永不相遇。山上种下二万多株,我们今来正赶上趟儿,遍地的嫣红随风摇曳,触目惊心。这花了无牵挂,颇多禅意。山岸一石直出,伸在江面,名曰捉月石,传说诗仙就在此石上举杯邀月,最后抱月跳入江心。抱月的诗仙不就是开在此石顶端的彼岸花吗?

我坐在石上,很想等到江月升起,却是不能。回望宽阔的江面夕阳如金,汹涌的江水拍打着采石矶,卷起深不可测的漩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来去匆匆,在车上再次翻开《李白诗选》,沐浴着温煦的阳光,我的心丰饶而宁静,就像秋阳下无限伸展的广袤的大地。

文/施维奇

新闻推荐

“文艺达人”的雷锋情怀 记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吴家龙

记者吴黎明近日,中宣部命名第五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各50个,当涂县太白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吴家龙上榜岗位...

当涂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涂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