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安徽省当涂县树立全域发展理念 发力乡村全面振兴

安徽日报 2018-09-10 09:55 大字

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全域的振兴。

当涂县牢固树立全域发展理念,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该县持续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四度蝉联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连续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县级首位。

“红色引领”激活组织振兴

“村支部派人帮我家脱了贫。 ”腿有残疾的村民张定华道出了乌溪镇七房村村党总支的红色创意。原来,村党总支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成立了蟹苗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建立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通过40多名党员技术能手与养殖户结上帮扶对子,示范带动合作社社员310户,形成了以能人党员带基地、以基地联系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机制,实现“大户带小户,强户带大户”。第八网格党小组牵头领办沙顺蟹苗养殖合作社,网格党小组长王成荣被推选为理事长,年近七旬且有残疾的张定华就是在王成荣帮扶下,实现3亩地平均年收入2万多元。

当涂县围绕组织振兴,实施“红色引领工程”,将“组织引领力”转化为“富民源动力”,深度嵌入“党小组+合作社+农户”富民红矩阵,形成了“党小组领航,合作社划桨,农户抱团行船”的生动局面。建立产业型党组织49个,功能型党组织22个。将2360余名蔬菜种植大户、食品技术工人、水产养殖大户等纳入党组织管理,着重发展能人型党员。鼓励合作社(企业)带头人进村任职、挂职。与此同时,发挥党支部“龙头”作用,以党小组为单位,下沉“红色服务”到网格,实施“领富先锋”“创富先锋”示范培育计划,深化党员示范户、致富带头人、党建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与农户 “四帮带”“名师带高徒”活动。

“电商进村”给力产业振兴

“有了乡村电商服务站,人不出村,货就能卖到全国,原先4块钱1斤都少人问津的葡萄卖到10元1斤还供不应求呢。 ”32岁的杨庆荣如今成了当涂县塘南镇白马村的大红人。杨庆荣红起来,就是因为在村里开了家电商服务站,乡亲们上网买卖就更方便了。 2017年3月,杨庆荣在村里支持下开起了乡村电商服务站,除去所有的成本,挣了8万多元。

“设立乡村电商服务站点是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电商振兴乡村具有重要意义。”当涂县供销社主任沈农说,该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县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在全县10个乡镇、4个园区设立乡村电商服务站点123个,村站点基本具备“代买、代卖、代寄、代收”四大功能。“两中心、一站点”打通电子商务进农村任督二脉,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全覆盖、物流配套全覆盖、乡村网点全覆盖。今年以来,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1.2亿元。

“能人返乡”领唱人才振兴

曹宜山自称“喜耕田”,在外闯荡20多年的他,拎上满满的第一桶金,回到老家护河镇兴禾村,计划流转土地5000亩,投资2.6亿元,打造集循环农业、现代农业、农耕文化、旅游度假、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走一二三产业融合之路。如今,随着一期、二期规划项目的全面建成,已将一个昔日凋敝的村庄改造成如画般的景区。到了周末,每天有600多人光临,300多个餐位要忙着翻台。餐饮、门票、农副产品,日旅游总收入3万多元。目前,正着手开发荷叶茶、莲子酒、菜籽油等各类特色农产品,打通产业融合全链条。

在当涂,“喜耕田”演绎“凤还巢”的故事还真不少。在苏南闯荡的梅明文把先进的葡萄种植技术带回大陇镇,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镇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4000亩,葡萄年总纯收入4000多万元。到江西养鱼的曹义林回到姑孰镇,建成青虾繁养殖基地500亩,成为青虾繁养安徽地方标准的起草人,可为1万亩的养殖水面亩均新增效益约150元。

“在外闯荡的乡土人才具有视野开阔、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等优势,吸引他们回乡创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涂县人才办负责人说,该县分类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通过给予资金奖励和项目支持,加大“凤还巢”力度,同时,大力培育乡土人才。该县通过实施 “凤还巢”等举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44家,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总数分别达453家、369家。

“三变改革”催绿生态振兴

“加入公司后,鲜桃更好卖,价格也涨了三成多,60亩桃园纯收入30多万元。 ”桃花村桃农吴祥忠说的是青山人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三变”改革的核心承接主体,公司把大家组织起来,加大推介营销力度,桃农自然受益匪浅。今年,老吴信心更足了,又栽下一批新桃苗。

“桃花村村民吃的是生态饭,发的是风景财,可受比较利益的影响,近年来,桃林面积有所萎缩,这引起了我们的警觉。 ”桃花社区党委书记韦平平说,生态是桃花村的命根子,千万不能丢,但满足于一般号召不行,要建立一套生态与利益的联结机制,办法就是“三变”改革。2016年5月,桃花村被列为全省13家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村之一。 “1+8”经营主体在改革中应运而生:“1”是组建青山人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8”是建立鲜桃、蓝莓、草莓、蔬菜、茶叶、家禽、水产、体验八大休闲农业基地。 “三变”改革带动村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明显增长,也有效地维护了村民的生态权益。

该县还用改革的办法,推进“三权分置”,顺利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域推进保洁市场化,通过引进专业保洁公司进行市场管理,实现保洁全覆盖,为生态振兴提供了澎湃动能。

“传统美德”刷亮文化振兴

石臼湖碧波荡漾,湖畔有个大邢村,自古有“当涂东南第一村”的美誉。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邢村成了湖阳镇的“后进村”。自从建起了邢珣纪念馆,村里出现了一股向上向善的新风尚,成了“文明村”。

一年前,石臼湖上“竹竿连着竹竿,围网连着围网”,破坏了环境和生态平衡。去年底,全面启动了围网拆除,大邢村被列为重点村。工作做到一个围网养殖户那里果真卡了壳,镇、村分工干部前前后后上门做了7个晚上的说服工作仍不见效。最后,村支部书记邢治才掏出了心窝子里的话。石臼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大邢人,自围网养殖以来,全村上千户人家的母亲湖变成67户围网养殖户的私属领地,既不合法,也不符合大家的利益。再不拆,邢珣纪念馆里的老祖宗也不答应。一席话,终于把那位钉子户说得低下了头,全村67户围网养殖户也纷纷自行拆除。邢治才说,这就是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启发作用。

走进大邢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济美坊”,石柱粗壮,雕工细腻,此坊为明代遗物,是明朝穆宗皇帝为表彰右参政邢珣及其子邢埴、邢址功德而修建。沿着石级而上,便是邢珣纪念馆。 “建馆的目的,就是通过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营造向上向善的新风尚。 ”当时负责监造纪念馆的邢金根说,全村有960户、3400多人,大多是邢氏人家,纪念馆建于2016年,一开始由村民自愿集资,后来也得到县有关部门的资助。纪念馆矗立在村中,无疑为大家树立了一个活化了的行为规范,影响力不言而喻。

该县通过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移风易俗。结合打造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升级版,依托农村道德讲堂,开展各种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道德讲座,倡导传统美德,奉行孝道善举。开展“四倡四反”宣传教育活动,成立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创建示范点建设,示范带动移风易俗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今年以来,全县4个移风易俗示范点累计集中办理了30多起红白喜事,为群众减负60多万元。

(文/图:吴黎明 魏俊 朱李鹏唐承斌等)

新闻推荐

当涂竞拍模式助国有资产增值

本报讯(记者吴黎明通讯员张美琳)日前,当涂县姑孰镇东护城河体育休闲园篮球场租赁权通过淘宝网竞拍。该标的3年起拍价9万元,经...

当涂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涂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