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引发“虾兵斗蟹将”

马鞍山日报 2018-06-05 10:06 大字

初夏,正是小龙虾上市高峰期。6月1日,在当涂县大陇镇方秀银小龙虾养殖基地,凌晨2时开始,塘头就挤满了来自南京、合肥等地抢货的商贩。小龙虾每斤价格为30多元,而“两虾”(只重一两以上的小龙虾)每斤价格达40多元,只愁没货。“养了20多年的河蟹,3年前改行养起了小龙虾,收益几乎翻一番。”方秀银说。

方秀银所在的当涂县大陇镇,被中国渔业协会认定为“中国河蟹之乡”。全镇水产养殖面积4.2万余亩,原来几乎全部用来养河蟹,近年来,小龙虾养殖异军突起,养殖面积迅速窜到1.2万亩,年产小龙虾1200余吨,产值7000多万元,上演了一场“虾兵”斗“蟹将”的好戏。

背后是水产品供给侧改革

“一开始还看不上小龙虾,眼见小龙虾在市场上越来越红火,心里就痒痒了。”方秀银是当地出了名的养蟹致富能手,说起养蟹,仍恋恋不舍。

当涂花津蟹与阳澄湖蟹、白洋淀蟹并称“中华三只蟹”。随着河蟹大规模放养技术的推广,全县兴起一股旷日持久的养蟹热,到2017年,全县河蟹养殖面积25.5万亩。可是,大家只往一条道上挤,市场隐患就有可能会不期而遇。去年,就因市场相对饱和导致蟹价下跌,不少养蟹户亏了本。而方秀银等一帮小龙虾养殖户每亩纯收入达5000元,赚了个盆满钵满。

“小龙虾养殖异军突起,其背后是水产品供给侧改革的呼唤。”大陇镇党委委员李绘明分析说,河蟹是高消费水产品,以往靠集团消费拉动,现在集团消费受到抑制,销售价格难以持续坚挺。与河蟹的“阳春白雪”不同,小龙虾属一般性消费水产品,是夏日众多大排档的宠儿,靠自消费拉动,因而需求量持续走高,销售价格自然稳中有升。一句话,需求决定了市场,需求也决定了价格。

另一位小龙虾养殖户张复金告诉记者,“虾兵”斗“蟹将”,还有另外两个与供给侧相关的因素。一是小龙虾养殖周期短。从投放虾苗,到成虾上市,只需两个多月时间。而河蟹养殖周期需要7个月时间。养殖周期短,意味着养殖成本降低,规避市场风险的主动性增强。二是小龙虾养殖的水患风险小。当地属江南水乡,每年7、8月雨季来临,小龙虾一般在7月上旬就基本售罄,规避了“河湖暴满连一片,鱼虾借机大逃亡”的养殖风险。而河蟹最早9月份才上市,曾有过大水之年大逃亡的经历。

供给侧改革避免低水平重复

“小龙虾养殖和河蟹养殖有异曲同工之妙,个头大,品质好,效益才会最大化。”方秀银和上门收虾的商贩交谈时,口中嘣出一连串关于小龙虾的术语。“两虾”是指只重1两以上,“789”是指只重7-9钱,“456”是指只重4-6钱。规格不同,价格迥异。“两虾”每斤价格40多元,“456”每斤价格才12元左右。方秀银养的小龙虾中,“两虾”比重占五成,在所有养殖户中数一数二。办法就是,舍得投入,喂小龙虾爱吃的冰杂鱼、黄豆等,光饲料这一项,每亩成本就有1200多元。

养大虾,更要养生态虾。“你看,龙虾背部明净干净,腹部白净清爽,有一种自然健康的光泽,个体也大,头胸部与腹部比例匀称,烹饪出来后色泽鲜红、黄满肉肥、肌肉弹牙。”方秀银在塘头抓起几只小龙虾做起了活广告。他告诉记者,市场上有种小龙虾,个头看起来也不小,但满身有洗不掉的黑斑,说明水质不好,自然也卖不上好价钱。为保证虾池水质,他不惜成本用笨办法定期从外河引水换水,还用巧办法广植水草,用生物法净化水质。

“水产品供给侧改革找对了方向,还要避免低水平重复。”陪同采访的镇干部王华云说,该镇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农民开发出以“种草、控水、稀放”为核心的小龙虾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养出来的小龙虾个头大、品质好,抢占小龙虾高端市场。

新技术为供给侧改革保驾护航

“面对供给侧改革,农民迫切需要新技术支撑。”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严爱平说,围绕小龙虾养殖,该镇大力推广现代循环生态农业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主推小龙虾和水稻稻虾连作技术。

方秀银将流转的150亩低洼田,沿四周开挖深0.8米、宽4米的养虾池,春季养虾、夏季种稻养虾、秋季种虾繁育、冬季虾种越冬,实行稻虾连作模式。方秀银掰开指头算了一笔收益账,去年亩均收获小龙虾150公斤,亩均毛收入9000元,剔除亩均成本4000元,亩均纯收入5000元。还有一季水稻,亩均产量350公斤,因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价格比普通稻米高出七八成,亩均毛收入2000元。一虾一稻综合效益过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田”。稻虾连作的好处在于,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融合、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供给侧改革要有超前意识,技术储备至关重要。”身为水产高级工程师的严爱平介绍说,该镇农业服务中心与市农委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合作,开发出“蟹塘鳢虾高效生态混养技术”。该项技术创新性地将土著名贵鱼河川沙塘鳢(俗称桃痴鱼)与河蟹青虾进行生态混养,并取得成功,亩均增效1000余元,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

“供给侧改革要尊重当地的产业基础,也不能一哄而上。”严爱平说,该镇的河蟹养殖仍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眼下正致力于推动蟹业全面升级,路径是——科技化引领、规模化生产、品牌化创建、市场化经营,实现蟹业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

新闻推荐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提升生态保护水平

本报讯(通讯员尚实)近日,副省长王翠凤带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马鞍山检查石臼湖湖长制落实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工作,强调要...

当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当涂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