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不忘养育恩
小柱子,兄妹6人,祖籍巢县。父亲早年在当涂一家糖坊当师傅。
小柱子10个月后,奶奶就将他带到芜湖老爷家(江北人喊小叔为老爷)。冬天,一身仅有的薄薄的土布黑色棉袄、棉裤,人很机灵活泼,讨人喜欢,他一直在老爷家生活了7年。老爷汪山保是中共党员,曾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回国后被安排在工厂成为一名技术骨干,虽成家立业,但他和爱人对待侄子视同己出,和睦共处。
七年后,柱子到了上学读书的年龄,父亲将他接回当涂上小学,小学刚毕业,家里子女多,无力再让柱子读书,即与芜湖老弟商量,能否让柱子学一门手艺。那时芜湖地、市合并,地区粮食局在厂里抽调4名技术骨干,帮助广德、郎溪等县建设粮食加工厂,除主机外大部分工作都是白铁工管道焊接,柱子作为一名学徒工跟随师傅学白铁工,加工厂建成一处,又换一处。转眼间跟着师傅已学了三年多,别看他年纪小,却精明能干,虚心好学,颇受师傅好评,加之精心指教,进步很快,能娴熟地掌握白铁工剪裁、焊接技术,基本上能独立地完成任务。
柱子回到当涂不久,父亲在街上自己开了糖坊,除了做一些杂活,在店门口摆了用白铁做成的生活用品出售,簸箕、油壶、水瓢、打酒用的端子,小巧玲珑,经久耐用,很受欢迎。
改革开放以后,小柱子在芜南路办起了一家润滑油加油站,还在当涂县城开了一家百货店。常言道不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这些小本经营确实适应农村,满足农民生活的需求,生意越做越红火,也为他大胆创业,打下了丰厚的经济基础,从此,信心更足。
家业兴旺,干事顺当。但柱子心中经常想到一个问题,人富了不能忘恩,从小到大,没有老爷的养育,不会有今天的柱子。逢年过节,他首先要到芜湖老爷家,一是探望,二是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每次来到老爷家,柱子总觉得老人的住房不仅面积小,夏天闷热,冬季寒冷,又无阳光,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爷,想尽一点孝心。老爷一再拒绝,可柱子的决心已定,在大家的支持下,他在世茂滨江花园买下了一套住房送给了老爷。
他这么做,也算了却了自己多年的一个愿望。
徐之先
新闻推荐
小记者们边听边记。使用农耕器具。用显微镜观看文物资料。快拍下来。春暖花开,正是踏青好时节。3月23日,背起行囊,《皖江晚报》萌芽小记者通讯社当涂实验学校支社新入社的90名小记者携手来到含山凌...
当涂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当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