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圩景 田园水韵别有一致
圩,曾经繁华,如今落寞。
于现在,它失去了原来的功能,只是单纯的一个景观而已。
数年前,也走进过一座古圩,是个典型的商业平台。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历史气息。弯弯曲曲的巷道,路面镶满了被脚步磨得光滑了的马钉石。巷道两边是错落有致的木制跑马楼,林立的当街铺面纵向深而窄,一户紧挨一户。铺面斑驳的门板上,都有半尺见宽的小木窗,为顾客而开,被磨得圆滑光亮。路边料石围成的两口老井,被岁月磨出深深浅浅的印记。
皖南首圩——大公圩、别致水韵——陶辛圩,江北小延安——褚老圩,还有肥西淮军的圩堡群……这些圩,因各自用途的不同,在历史的长河中璀璨夺目,也成为现在不可多得的美景之一。
大公圩
地理 皖南首圩大公圩,史称大官圩。位于当涂县境内,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历史 明代末叶,大官圩屡遭溃决。万历年间大行修筑,建立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岸计29圩。民国20年大水,官圩陆沉数月,饿殍遍野。在重建家园时,将“南五圩”及新垦圩并入官圩。
传说 大公圩一直流传着与明朝都城有关的各种传说。如:“大公圩有几道陡门,南京城就有多少道城门”等等。
当年,朱元璋最想在其老家临濠定都,有谋臣献策:南京以南200里处的大公圩,西靠青山为龙居,正北有南朝第一帝刘裕重挫卢循的圣地护驾墩,四周更有八十八座山峰环绕,正合皇上生日重八,不但是龙兴之地,而且会长久兴盛,可建都城。
1370年,朱元璋派刘伯温前去大公圩考察地形,刘伯温以土质过于松软无法修建城墙为由,反对在大公圩修建都城。于是,朱元璋亲自来大公圩考察地形是否适合。哪知节外生枝,考察不成反遭当地人大不敬,甚是恼怒。他回到南京后,从此不再提迁都大公圩之事。殊不知这仍是刘伯温使的计。
公元1392年,朱元璋参照大公圩十三座陡门数和方位对南京城的城门进行了重新整修。直到现在,大公圩人人皆知“大公圩有几道陡门,南京城就有多少道城门”的说法。
风光 大公圩的初始——古丹阳湖的围垦。大公圩的前身是古丹阳湖。古丹阳湖区域涵盖今天的丹阳、石臼、固城、南漪四湖,以及沿湖圩区,约3000平方公里。作为水利工程的大公圩,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设计水平较高,历经千余年仍焕发着生命力;同时她的价值又超出水利工程,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十分难得的“活文物”。同样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大公圩与长城比较:长城仅具有防御外侵的军事用途,明代以后的长城更多地作为一道景观,而大公圩时至今日,依然发挥重要效用。
咸保圩
地理 咸保圩在芜湖市东南约40里处,与当涂县隔水阳江相望。
历史 这里曾是花桥镇境内楚王城的西牧场,旧《芜湖县志》有咸保圩是古鸠兹县治所在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咸保圩水网密布,沟壑纵横,水草丰美,鸠鸟云集,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鸠兹等芜湖古地名亦因此而得。
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安徽旌德县的朱玉村里住着一个叫朱咸保的人。他肯吃苦,又很有些小门道,通过买田买地、收租放债,把一个本来不太富裕的家渐渐变成为旌德县第一大户。但是,朱咸保觉得自家祖祖辈辈都住在山里,憋得慌,想在他手里换个开阔的圩区,于是就四处打听,看看哪个圩区好。芜湖有个地方地势不错,土质又好,交通方便,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朱咸保便定下来在此置田立业。那时候,咸保圩刚刚开垦。为了便于管理和耕作,朱咸保就出钱把这个圩全买了下来。以后,一家人都居住在咸保的朱村。由于这个圩是朱咸保买的,人们便把这个地方称为“咸保圩”。
风光 咸保圩的水道密如蛛网,陌生人进圩,无论你转到何处,横亘在你面前的都是一汪碧潭。圩内沟渠众多,水网密布,农民们种田、串门、运送肥料和果实等都要用船。明代诗人祖俊在《咸保圩》里这样写道:“晓乘清兴过成溪,风景苍茫望转迷。如意好花当马落,尽情幽鸟傍人啼。数家茅屋章箩补,几处沙田带雨犁。薄暮欲寻归去路,小桥流水夕阳西。”
陶辛圩
地理 芜湖县的西南部,青弋江下游西岸。
历史 陶辛筑圩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相传一位陶姓木匠,乃陶渊明的后裔,自江西江州迁居于此,率众围圩成椭圆形。按井田式开凿水渠,沟沟相通,渠渠相连,万亩水系,千年不破,身历其境,犹入迷宫。
传说 陶辛引来了不少名人雅士,留下了很多动人的传说和古地名。如李白赠别汪伦游历青弋江醒酒小憩的“清凉渡”,周瑜夫人小乔隐居的“香湖岛”,李自成藏兵的“闯王沟”,张果老点化的“果老坝”,以及“灵龟墩”“唐王渡”“谈文渡”“和尚桥”“牌坊村”等。
风光 夏天的陶辛,千亩水面莲叶接天,荷花映日,使“陶辛水韵”更添异彩。景区现已建成香湖岛度假区、宗潭游乐园、中湖生态园、精品荷园、水韵美食村、老芮木榨油坊、千亩生态农业观光基地、水韵广场、苗木花卉园、三太果蔬园、胡氏宗祠等景点。其中,香湖岛公园是圩内的主要景点之一。建有香荷亭、垂钓亭、强陶亭、醉翁亭、九曲长桥,为万亩水系的自然美又平添了古朴、典雅的韵。
泛舟陶辛水乡,树木掩映,碧波荡漾,荷叶田田,浮鸥嬉戏,大自然的清新与质朴,令人陶醉不已。
李家圩
地理 在安徽霍邱县马店镇以西约3公里处。
历史 李家圩庄园建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占地90亩,房屋430间,系清廷武显将军李培才之子、即掌管李氏家庭财产的李道南、李亚南、李图南三兄弟所建并首居。大地主李梦庚曾炫耀“马跑百里不吃人家草,人行百里不喝人家水”。并在上海、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地开设工厂、银行、当铺、学校、戏院45处。解放前,土地占有面积居全国地主庄园之首,其政治势力仅次于四川省大邑县大地主刘文彩。
传说 据民国17年(1928年)《霍邱县志》记载:李家圩“咸丰中,首筑寨”。当时掌管李家财产的是李道南、李亚南、李图南弟兄三人,人们背后称他们“大老道”、“二老道”、“三老道”。他们十分迷信风水,在选择建圩地址时,遵循“靠山出人,近水出财,金银都归洼处来”的观念,将圩址定在青山环抱、绿水环绕的平畈中央。背靠银珠山,面对马鞍山,东傍长山,西倚煤山,且有泉水堰、煤山堰两溪,从东西两方汇流圩前,环李家祠堂,绕马鞍山东流入城西湖。风水先生称此处为“藏龙卧虎”之地。
风光 庄园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城堡,建筑颇有特色。四周深濠固防,二道河护圩,圩周石墙高矗,四角炮楼成犄角之势。
三道门楼左右及院内,按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设置不同功能特点的楼、堂、厅、阁和偏室、耳房、敞棚。并都设有上下书房,供少爷、小姐读书习字和接待文人雅士。以柜房为主的庭院供管家帐房先生居住活动。东院三道院内设有戏台、戏楼,养有京剧“庆福班”,专供演出。
李氏庄园的建筑有很多独到之处,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褚老圩
地理 位于肥东县西北30公里的白龙镇境内。
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江北游击纵队司令部驻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曾移驻于此;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在这里诞生;一代名将高敬亭在这里罹难。新四军领导人叶挺、张云逸、邓子恢、高敬亭、郭述申、罗炳辉、张劲夫、赖传珠等都在褚老圩指挥过江北地区的抗日斗争,这里曾被誉为“江北小延安”。
传说 青龙厂核心建筑为褚老圩,是开明士绅褚峻斋私人庄园,环境幽雅、易守难攻。有五幢七架牌山、青砖小瓦房100多间,房屋坐东朝西,一路16间、五路通后。圩内置土炮两门及火筒枪50多支作护卫,四周圩沟4丈宽、1丈深,圩沟南北有牢固围墙、闸门、吊桥。沟外有枝繁叶茂的橡树300余株,绿荫浓浓、遮天蔽日。1939年后,由地主庄园变成合肥地区抗日中心。
1940年3月,四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二大队战略转移去定远朱家弯,国民党桂顽李本一和土顽谢黑头(谢少臣)窜至青龙厂,一把大火将褚老圩夷为平地。
风光 现在褚老圩修建了“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修缮了红军井、烈士墓及周边环境并对外开放。2007年7月,又建成将星馆、敬亭、东进桥等二期工程,恢复圩沟和绿化,融观光旅游为一体。如今,青龙厂褚老圩已成为合肥地区不可多得的重要革命遗址,成了合肥地区乃至全省全国的革命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三县三区监察委员会主任已全部选举产生 博望区、花山区监察委员会率先挂牌成立
本报消息记者邓婷婷报道红绸揭下、掌声响起,12月25日,博望区监察委员会、花山区监察委员会相继挂牌成立。其他四个县区人民代表大会上也分别选举产生了县(区)监察委员会主任,马鞍山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
当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当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