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外交通协警”刘帮华高票当选“感动纳溪人物” 10年只请过一天假

川江都市报 2018-09-17 16:41 大字

早上7:30,刘帮华在河东车站出站口指挥交通( 泸州日报记者 牟科 摄)

◎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菁

早上7:30,泸州市纳溪区永宁路河东客运站迎来一天中的第一个高峰期。人多车多,Y字形车站路口尤其显得拥挤。

每天这个时候,身着黄绿相间的交警反光雨衣,头戴白色帽子的刘帮华都会出现在这个路口指挥往来车辆。这个身材不高、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常在这一带往来的人都认识,大家喜欢喊他“刘二哥”,都知道他是一名“编外交通协警”。

主动请缨当“编外交通协警”

刘帮华的真正身份是纳溪利达有限责任公司河东客运站的一名职工。

河东客运站不算大,但发班的车辆却很多,主要发往纳溪各乡镇,也有长途客车。平时,一般三到五分钟发一班,一天的发班次数在280班左右。刘帮华是站里的站务员,负责维持秩序、检票、安全检查等工作。

车站出口地处城区321国道,人多车也多,出站口又正处在Y字形路口,这一段时常有车辆发生擦挂。面对这个情况,刘帮华向公司领导申请,当“编外交通协警”,指挥这一段的交通。

成为一名“交警”是刘帮华从小的梦想。刘帮华的爸爸是一名交警,负责的路段恰恰是河东客运站这一段。从小,看到父亲站在车流中打着手势指挥往来车辆,刘帮华觉得简直像在“号令千军万马”,很是羡慕。可惜,立志当交警的他却与梦想错过。

刘帮华的申请得到公司领导支持,也得到了交警四大队的支持。2008年,刘帮华穿上了向往已久的交警制服,尽管是“编外交通协警”,但他仍满心欢喜。

为了当好这个“编外交通协警”,刘帮华专门前往交警四大队向有“交警明星”之称的崔爱军学习指挥手势,然后回家对着镜子练习,每天半个小时。除了学习指挥手势,还学习如何文明规范执法。

10年过去了,刘帮华仍清楚地记得自己上岗的第一天:站在Y字形路中央,由于没有设置红绿灯,车辆放行全靠他举手示意。对着镜子苦练的手势发挥了作用,他镇定地指挥引导车流,一天下来累得双臂抬不起来,但他是快乐的。

10年来只请过一天假

早上7:30到岗,晚上6:30下班。刘帮华每天都很忙碌——高峰期指挥疏导交通,高峰期过后则四处巡看,制止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一天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能坐着的时间只有1个多小时,马房一段300多米的距离每天来回无数遍。除了维持交通秩序,他还帮忙打扫车站卫生、巡逻等,遇到节假日,“忙得连板凳都没得坐”。

“这个活很累,两三年下来,感觉身体有些吃不消。”刘帮华说,以前自己并不爱运动,为了把这份工作做好,他开始锻炼身体。20个引体向上、200个俯卧撑、跑步5公里、100斤哑铃推举200下,成为他每天雷打不动的健身课程。

10年的时间,刘帮华只请过一天假。“2009年,一次发高烧请过一天假。”刘帮华说,外婆、奶奶过世他都没去看一眼,“都在春节期间,太忙了,我就没提过要请假。”

当“编外交通协警”这10年间,刘帮华给自己定下了标准——全面投入,争取每天都是满分。

高票当选“感动纳溪人物”

刘帮华说话语速很快,但遇到违反交通规则的驾驶员,他的语速会明显慢下来——先敬一个礼,“同志,这个区域是禁止机动车停放区域,不能停放车辆,请您把车开走”。刘帮华说,坚持以理服人,先礼后兵。

不过,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听招呼的交通违规驾驶员。有一次,他在劝一位摩托车车主骑走摩托车时,对方甚至拿出刀威胁,刘帮华依然以理服人,拒不退让,最终摩托车车主悻悻走人。

实在劝不住的,他会联系交警来开罚单甚至拖车。“干这个工作,是得罪人的活。”虽然难免“得罪人”,但他却赢得大多数人的称赞——数10次捡到钱包,总是第一时间分文不动地交到派出所;他还“捡”了车站里与大人走失的5个小孩,在派出所的帮助下,孩子们很快回到父母身边;2011年,一位乘客的9000多元现金在刘帮华的帮助下失而复得,在给予现金感谢遭拒后,专门制作了“助人为乐,品德高尚”的锦旗……

今年初,纳溪区评选2017年感动纳溪人物,刘帮华以6000多票高票当选。那些知道他故事的人碰到他都会说一句“我支持你,为你点赞”。

新闻推荐

微小细节也应 作出“迅速反应”

◎许亚琴近日,龙马潭区石洞街道上一块“赶场天禁止驶入”的交通提示牌引发争议。接到群众反馈的意见后,当地交管部门立即行...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