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牌 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
■本报记者 简放鹏
如何推动泸州农业实现新跨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市粮油与种子站站长朱建忠建议:可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牌。
农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仍有不足
近年来,泸州市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目标,推动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村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环境保护持续向好。
去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98.6亿元,增加值实现180.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50元,通过农业产业脱贫减贫5.33万人,农业发展态势良好。泸州农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传统农业的特征还比较明显,全市农业还存在现代化水平较低、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加工和服务发展滞后、产业融合程度不深等问题。
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
对此,朱建忠认为,泸州要与四川成为农业强省同步,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为重点,把“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作为重点任务,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优质特色农业。其重点是优化农业供给体系,加快发展精品果业、现代养殖业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提升供给质量。而提升供给质量,需要以强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打造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提升农产品初加工率、加工转化率。通过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休闲农业、农业服务业,推动泸州市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二是以价值提升为导向,做大做强农业品牌。其重点是启动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水果、绿色蔬菜、名优早茶、优质畜产品品牌,提升“泸州造”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是以安全优质为导向,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其重点是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创建,建设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场、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创建,着力构建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体系。
四是以市场拓展为导向,发展农村电商。其重点是推广“互联网+农业”智能生产模式,实施农村电商扩面提质行动,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构建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物流配送体系,解决制约农村电商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以打通农产品销路。
五是以激发活力为导向,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其重点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激励农业人才创新创业,鼓励农民入股,探索多种规模经营模式。
六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导向,抓好农业人才聚集工程。其重点是继续深化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广“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技术服务模式。抓好农村本土实用人才培训,就地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经营有方的新型职业农民。
降低农业“门槛”
为了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牌,朱建忠建议: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增加农业投入和政策保障,确保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上级有关部门加强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领导和指导,出台相关政策、意见等,让各地改革方向更明确,措施更有精准性、实效性更强;降低农业融资“门槛”,解决农业产业化缺乏资金和有效金融杠杆支撑问题,解决农业中小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新闻推荐
■李小波陈学强摄影报道“没想到,这么热的天,你们还走那么远的山路帮我挑水,太谢谢你们了。”近日,纳溪区上马镇云台寺村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为贫困老人梁大友送去饮用水。为确保辖区困难群众和年...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