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入新村 十里渔湾美如画
现在的十里渔湾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垂钓。川江都市报记者陈新语摄
■川江都市报记者 陈新语
龙马潭区双加镇有一个地方,大家不仅可以休闲游玩,还可以钓鱼,这个地方叫做十里渔湾。
双加镇的养鱼业从2002年的小规模试养,到现在已发展为上万亩养殖规模的十里渔湾新村。在十里渔湾新村内,湖水清澈,硬化路面与环型步道纵横交错。
荒地变鱼塘 农村有了新变化
十里渔湾的前身是一片以荒地、荒田为主的土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经过建设改造,有了现在山水相连、水体连片,一口口清澈的鱼塘、一座座叠翠的山峦与一幢幢坐落在山环水绕中的民居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2015年,龙马潭区整合“小农水”和新村建设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启动建设十里渔湾新村示范片项目,把民族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渔村文化等元素融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提炼渔村文化,拓展渔村农家创意,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等工程。
“政府出资整治山坪塘、泵站、蓄水池、输水管道和渠道护坡等,为十里渔湾的渔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和基础条件。”龙马潭区大春生态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大春介绍,十里渔湾山水相连,水域面积广阔,目前有专合社社员140多户,养殖面积6000余亩,其中,连片水域面积1200余亩,去年年产值3400多万元。“农田水利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为渔民增收夯实了基础。”孙大春说。
栽种水草 让水环境更优质
孙大春说,以前十里渔湾因为追求成品数量,大多使用猪、鸡、鸭等家禽粪便进行饲养,这样饲养的好处能降低养殖成本,但水质环境遭到了破坏,整个鱼塘充斥着一股臭味。“养鱼实际上就是养水,用家禽粪便饲养的方式会使鱼塘的寿命大大减少。”
意识到水质的重要性,专合社禁止农户在饲养时投放家禽粪便,统一以小麦、玉米等原料为饲料,通过健康养殖的手段提高养殖品质,同时也能有效保护鱼塘水质。孙大春介绍说,以前用配合饲料养鱼时,鱼塘每个月的亩产量达3000斤。改为原料饲养后,产量缩小了十倍,只能达300斤。但因为品质的提升以及受到垂钓者的青睐,出售的价钱也随之提升,农户的收入与以前相比,并没有减少。
收入没减少,鱼塘的水质得到了保障,尝到甜头的农户在饲养原料方面更是要求严格,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们都不愿意通过家禽粪便饲养来“滥竽充数”。“鱼塘是自己的,卖出去的鱼也是地方的名声,大家不想砸了自己的招牌。”养殖户刘杰明说。
明白了养鱼就是养水的道理,在保证水质方面,农户们更是花费了大工夫。在水塘中,农户大量栽种水草等能够净化水质的绿色植物,减轻水体里的氨氮含量。“所有的岛屿两边和池塘两边,都种了一些树,使整个养殖场所看上去更美丽、 更绿化、更环保。”孙大春说。
采用内循环养殖系统 实现可循环发展
水质问题解决了,但鱼塘排污仍是问题。在养鱼过程中,鱼粪总会堆积在鱼塘底部,对于鱼粪的清理,往往采取人工清理的方式,不仅耗费人力财力,清理出来的污染物怎么处理令人头痛。
龙马潭区水产渔政局工作人员徐采介绍,在十里渔湾新规划的200亩鱼塘中,准备采用池塘内循环养殖系统,利用排污管道,将沉在水底的鱼粪洗出来,在经过进一步的沉淀处理,用于周边的农田耕种上,实现可循环发展。徐采介绍,如果这个项目推进效果好,他们将对十里渔湾以及全区其他鱼塘进行升级改造,有效解决水产养殖的污染问题。
据了解,除了水质改造外,十里渔湾项目还将实施景观绿化10000平方米,打造观光旅游节点5个,建造观景台2个,建设人行游步道5公里,并开通旅游导视系统。“环境好了、水质净化了、鱼的品质更没话说,旅游发展将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不仅能带动地方村民的增收,也能让市民在闲暇中有一个风景美丽的休闲场所。”徐采说。
新闻推荐
“2017年泸州市栋梁工程扶贫助学公益活动”自6月19日启动以来,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踊跃捐款奉献爱心,目前爱心捐款仍在继续。此次公示内容为6月19日至8月10...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