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互为口岸 成渝两地通关时间节约近半

四川日报 2016-06-13 07:47 大字

□本报记者 曾小清

成都有空港优势,重庆有水运优势。但在过去,两地企业很少会选择对方口岸进出口货物。因为按传统通关模式,这样做中途得转关,还要租用海关监管车,来回折腾。

今年6月初,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副总经理贾斌发现,公司所接业务中,经成都空港出口的重庆货物较去年同期增加40%-50%,种类也不再是单一的机械配件,还新增了医药、土特产等;取道重庆的川货,也明显增加——大量汽车及零部件、大型装备产品从泸州港下水,经重庆去往东部。

贾斌经历的改变,得益于成渝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合作。这项改革,通过打造统一的申报、风险防控、专业审单和现场作业平台,打破了地域限制和关区的行政界线,使两地企业可自主选择通关方式和申报口岸、查验地点,以节约时间和成本。例如渝企从成都空港出口货物,可直接在重庆海关申报,成都海关根据指令放行货物,中途无需反复申报,通关时间可节约近一半,成本可节约20%-30%。

新闻推荐

泸州:绿色发展成经济新动力

产业结构更“新”发展模式更“绿”本报讯(孔芒记者庞山岚)记者7月20日从泸州市统计局获悉,上半年泸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0%,增速居全省第一位。经济发展呈现产业结构更“新”、发展模式更“绿”...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