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杨兰:同事眼中的“活字典”

四川日报 2016-05-30 07:52 大字

□本报记者 罗之飏

肩膀微微向左倾斜,近视眼镜后眼圈有些发黑,说起话来不紧不慢却应对有余,这就是泸州市纳溪区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工作人员杨兰。

5月23日下午3点,当记者见到杨兰时,她已伏案工作1个多小时,桌上亟需审核的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材料、“三证合一”换证材料堆成了厚厚一摞,电脑桌面上文件排列得密密麻麻。

去年9月,区政务服务新大楼启用后,纳溪区1000多家前来办理工商注册、变更、注销及换发新版工商营业执照的企业几乎踏破了这里的门槛。从政务中心三楼楼梯出口到杨兰的办事窗口不到十米远,这段距离,见证了杨兰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每一天。

2008年2月,杨兰从纳溪区白节镇工商所调至区政务服务中心。到新岗位之初,复杂的法律法规、繁重的工作任务让杨兰一时间喘不过气来,但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激励着她,“一有空就给自己充电,咬咬牙就扛过来了。”靠着榜样的力量和这股勤奋劲儿,杨兰硬是把《公司法》熟记于心,2008年至今没出一起纰漏。

除了厚厚的企业审核材料,杨兰的桌上还摆着两本书:《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法律法规汇编》和《泸州市商事改革文件资料选编》。如今,纳溪区3000多家企业中,85%都以公司形式存在,对于哪些企业需要验资,哪些环节由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杨兰如数家珍。

坐在她对面,共事多年的同事宋滢竹因此称杨兰为“活字典”。在区工商窗口工作久了,不少企业已经成了杨兰的“熟人”,来政务服务中心办手续经常直奔杨兰的窗口问询。“企业打来的咨询电话也总是响个不停。”宋滢竹说。

对前来找杨兰的企业,她都全心全意地服务,“尽量让企业少跑几趟,材料齐的话,争取1小时内办完。”

今年4月,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在纳溪区设立分公司,在办理营业执照时,杨兰发现其提交的设立材料未达规范要求,但投资者又是外地企业,修改材料需要加盖股东公章,立等立办显然来不及。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杨兰决定特事特办,要求企业在规定期限内补交材料,先予办理注册登记,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工作虽然累,但看到企业顺利地办完了手续,就觉得自己的辛劳充满了价值。”

新闻推荐

举手之间的美与丑

每个普通人都是身边环境的创造者,维护者。举手之间,有的人努力美化环境,有的人却恶意破坏环境,举手之间的美与丑折射着我们个人的文明修养。左图为7月12日,泸州市纳溪区的美术爱好者彩绘美化当地的一...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