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双小手套招来新“钱景”

四川农村日报 2014-12-18 00:33 大字

村民在家门口加工小手套。

“在家门口从事小手套加工,既照顾家庭,又增加了收入。”12月15日,在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集镇上的一个手套加工点,赵世群一边不停地踩着机子做活,一边告诉记者。赵世群有一双儿女,此前家里因仅靠丈夫一人外出打工支撑,生活过得紧巴巴的。一年前,她加入到该镇一返乡妇女开办的劳保手套加工点后,如今,靠着加工小手套,每月有1500多元收入,基本解决了赵世群一家的生活开销。

现在在丹林镇,像赵世群一样凭从事小手套加工,生活有了依靠的低收入农户不在少数。这种扶贫方式从被动 “输血”,向主动“造血”的跨越,缘于丹林镇良好的民营经济基础。

近两年,针对广州、东莞等沿海城市劳动密集型企业因劳动力成本增加后,逐渐形成通过服务外包来支撑企业发展的新模式,江阳区丹林镇党委、政府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在这些企业打工的村民将部分环节或材料加工引回家乡,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脱贫。

丹林镇规定,对返乡的来料加工企业一视同仁,积极帮助协调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用工、融资等困难。同时,对愿意通过在集镇买房转为城镇户口的返乡农民工,优先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解决,迁入集镇转为社区城镇户口后,在养老、医疗、社保等方面享受城镇市民同等待遇,同时保留原有的承包地和宅基地。凭借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劳动之余还可兼顾家庭的特点,小手套等加工正好满足了低收入农户的实际情况和就业需求,在丹林农村发展迅速。据丹林镇负责人介绍,像小手套这样的来料加工业之所以能得到蓬勃发展,与在沿海企业打工的当地村民发挥的经纪人作用密不可分。他们利用所在企业订单量大的优势,负责接收业务订单、培训从业者,并组织生产。小手套加工在丹林镇更是化整为零,村民将布料背回家,靠着一台电机就可实现增收。

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丹林镇先后引进了5家小手套来料加工厂和布娃娃玩具厂,让该镇1100多农村和城镇困难妇女家庭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加工费收入超过3千万元,户均近3万多元。 罗贵平特约记者 周超文 文/图

新闻推荐

新中国第一代《土地房产所有证》现身纳溪

1953年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本报讯近日,泸州市纳溪区档案局里发现了新中国第一代《土地房产所有证》,两证合二为一,且证和存根完好。而其它地方发现的新中国第一代土地房产证,绝大多数都只...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