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泸县易地扶贫有模有样

四川农村日报 2016-08-15 11:58 大字

本报讯 8月11日,泸州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走进泸县嘉明镇狮子村。与会人员认为泸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特色,可操作性强,可供全市学习推广。

近年来,嘉明镇依托泸县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产村相融、农旅结合”为建设目标,整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新村基础设施、粮经复合发展、小农水建设项目等涉农项目资金4638万元,完成项目投资11570万元,建设公路8.3公里,改造大同、护松、狮子等3个新村点,建立刘氏泡菜种植基地、食用菌基地、水产基地、水果基地、养殖基地,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大园区小业主”的经营模式,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配置菌种大棚发展生产,就地城镇化享受城镇居民低保,有效解决后续增收致富问题。

今年,泸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为2087人,882户,165个安置点,总投资1.207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641户,占搬迁任务的73%。

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泸县摸索出了“农民公寓安置、农民小区安置、新农村安置、盘活闲置资产安置”四种安置模式:农民公寓安置采用楼盘套房式集中安置,既节约了土地又方便管理;农民小区安置以10户为一组,组团式建立农民居住小区,方便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新农村安置将贫困户搬迁到新农村聚居点,既节约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又让村民享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盘活闲置资产安置就是利用村组闲置资产安置,既快又省。

为了贫困户搬得出、留得住,必须让他们有事做、能致富。为此,泸县在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将贫困户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相连接,使他们就近务工或通过返租倒包方式发展生产,稳定搬迁贫困户的收入。在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建立种植和养殖基地,发展订单农业,解决搬迁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全县建立产业基地25个,人均增收1500元。在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建设特色扶贫种养小区,以贫困户联合经营、分组经营、股份经营等模式,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全县建设特色种养小区12个,可实现一年脱贫两年致富的目标。

(特约通讯员 曾佐然)

新闻推荐

安监总局要求四川全省煤矿停产整顿

本报讯据新华社消息,记者12日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获悉,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桃子沟煤矿“5·11”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安全监管总局要求立即在四川全省煤矿开展停产整顿,进行拉网式隐患排查,并坚决关闭...

泸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