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喜看稻菽千重浪——泸县2015年整县推进水稻高产创建成绩斐然

四川日报 2015-11-03 07:34 大字

10月23日,秋阳暖照,收割机正在收割再生稻。“感谢政策扶持,让我们增产增收;感谢泸县农林局专家常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我们才会有这样的收成。我们这些种粮人有了盼头,农民致富不是梦!”泸县雅龙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世兰忙碌而快乐着。今年她是种粮的大赢家,她的600亩中稻平均亩产661公斤,最高亩产732.2公斤,位居泸县第一;除了种植蔬菜外,蓄留的再生稻收获面积280亩,平均亩产223公斤,总产量62440公斤。

再生稻创历史新高

10月10日,省、市、县专家组成的验收组来到泸县,对泸县承担的整县推进水稻高产创建项目进行了再生稻测产验收。

专家组对云龙、兆雅再生稻万亩高产示范区考察后,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作了现场收打。核心区兆雅镇石龙村1社农户郭大均1.6亩稻田,亩产329公斤;石龙村3社农户刘昌明1.5亩稻田,亩产267公斤;云龙镇大水河村8社农户林远春2.2亩稻田,亩产241.5公斤;高产典型天兴镇田坝村2社农户朱瑞富,面积2.3亩,再生稻亩产361公斤,位居全省第一位。核心区按照上等、中等、下等各占30%、50%、20%加权平均亩产280.5公斤。全县再生稻有收面积46.1万亩,平均亩产163公斤以上,总产超过7.5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位居全省第一位。

中稻稳中有增

8月5日,四川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泸县承担的农业部整县推进水稻高产创建项目进行了中稻测产验收。

专家组对兆雅、云龙、得胜等3个镇的高产示范片进行了现场实收测产,每镇按照上、中、下等田挖方测产,平均亩产分别为702.37公斤、646.17公斤和587.73公斤。根据田间长势确定上等田占30%,中等田45%,下等田25%,认定该县整县制项目区中稻高产创建平均亩产648.42公斤。其中,最高亩产为兆雅镇石龙村农户薛世兰的稻田亩产732.2公斤。

项目示范区实施面积21.32万亩,平均亩产648.42公斤,比非示范区亩增产51.79公斤,增产稻谷1104.16万公斤,亩均增收142.9元;项目增加投入600万元,亩均投入29.5元;科技投入产出比1:4.84。

同时,项目实施带动全县60.1万亩水稻通过推广优良品种,配套推广旱育秧、强化栽培等措施,发挥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抵御和减轻了阴雨带来的影响。据测算,全县中稻平均亩产615公斤,比去年增产1.8%,促进了大面积稳产高产。

看到泸县水稻生产如此喜人,专家不禁叹道:“泸县不愧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政策保障力度大

从2011年至今,泸县已连续4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殊荣,这离不开政府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和政策的大力扶助。

强化行政推动。为加强高产创建项目管理,县政府成立了领导组、专家组和技术指导组等3个项目组。分别负责组织领导、资金使用、项目督查和技术指导工作,各项目镇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

强化资金投入。年初县财政安排100万元的高产创建项目启动经费,加上中央和省上安排的项目经费400万元,对项目区水稻“七统”进行补助,项目镇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也拿出100多万元用于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县农业局挤出自有资金600余万元用于高产创建项目区种粮大户的培育,充分调动了项目区种粮大户、示范户种粮积极性和推广普及先进集成科技的积极性。

强化目标考核。把粮食高产创建的面积、产量、再生稻生产和水稻三角形强化栽培生产等任务纳入政府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考核,县、镇、村和部门内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逐级奖惩逗硬,形成了“行政单位+推广单位+示范农户”的多层联动模式。

强化技术指导。去冬今春以来相继召开了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启动工作会、育秧和栽秧现场会,对水稻高产创建进行了早安排、早部署;在高产创建的播种、栽秧、管理等关键季节,会同镇村社干部指导督促农户推广应用集成科技,整个项目投入人力资源近400人;召开培训会、现场会360余场次,印发明白纸5.6万份,上门指导1.23万人次。

强化示范带动。中稻进行了优质稻、机播机插、直播稻、旱育秧、强化栽培、机收中稻蓄留再生稻等示范,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再生稻坚持“三集中”、“五统一”和“八到位”措施的落实,“三集中”即集中人员、时间、精力;“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用量、统一购肥、统一指导、统一施用;“八到位”即培训技术到位、规划落实到位、病虫统防到位、粒芽肥早施到位、粒芽肥重施到位、施肥专业队组织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技术指导到位。

强化培训观摩。科学制定技术方案,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分层次、分阶段、分重点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在生产关键季节,组织农业部门、技术推广部门、科技示范户等相关人员,开展现场观摩和技术交流,使高产创建成为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的重要平台。在高产创建示范区内树立了多块大小标牌,并对20个万亩片建立了档案资料。

栽培集成技术过硬

连续多年,泸县都采用物化补贴和人工补助的方式,打造中稻+再生稻百里示范长廊,已形成成熟的中稻+再生稻超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良种统供。核心示范区全部选用中稻再生稻两季兼顾、再生力突出的高产优质良种。项目区选择了内香8514、旌优127、德香4103、宜香2115、川优6203、宜香优5979等,良种统供率达到100%。

旱秧统育。采取集中代育或分户自育的方式,县级示范区旱秧统育苗圃300亩,镇级示范区建立的集中旱地育秧场苗圃100亩,全县推广旱育秧39.6万亩,其中,旱育秧集中育秧面积12.41万亩。

规范化统栽。核心示范区、大户(专合社)全面实行三角形、等行距、机插秧和厢畦式等规范化栽培方式,确保栽足基本苗奠定高产基础。

施肥统配。项目区统一按照《泸县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确定的施肥配方,由县上集中采购水稻专用复合肥,统一发肥到户,做到有机无机配合、NPK和微肥配合施用。

病虫统防。项目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工作,2015年实施了购买社会化服务的纹枯病和螟虫(稻飞虱)统防统治,病虫专业化统防率达到100%。

粒芽肥统施。高产创建百里长廊,采取政府采购,每亩按25公斤尿素统一施用再生稻粒芽肥和发苗肥,统施面积达到100%。

技储统攻。开展了直播稻、机收中稻蓄留再生稻等试验示范攻关,积累储备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技术。

创新机制亮点纷呈

“雅龙水稻专合社”的机插秧+旱育秧+再生稻;“富农粮食专合社”的直播稻(耐热粳稻)+机插秧都取得了节本增效的好成效,成为泸县高产创建的新亮点。

全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定单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农业局挤出资金600多万元兴建了雅龙水稻、粟喻粮食、益良粮食专业合作社和超越家庭农场等4个日烘干能力80吨、仓储能力1000吨的烘干储藏中心和30多台(套)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先进农机具,大大提高了种粮大户的农机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雅龙水稻专合社”与省级龙头企业泸州金土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产销对接,拉长了产业链,稻谷按照高于市场10%以上的价格收购,亩平增收200多元。目前,已经与泸州金土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2016年订单5万亩。

□刘明星 陈应平 肖结 曾佐然图片由泸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泸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