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努力开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局面——泸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实录

四川日报 2012-11-28 17:21 大字

泸县幅员面积1532平方公里,人口109万,其中,农业人口98万,是传统的丘陵农业大县,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西部经济百强县,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201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36元,粮食总产54万吨,水稻单产、总产连续六年保持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荣获全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受到国家表彰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近年来,泸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高粮食产量、促进产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条具有泸县特色的新路子,并取得显著成效。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夯实高效农业基础

泸县按照“多元投入、项目捆绑、资金整合、形成规模”的原则,积极吸纳群众和社会资金,大力整合涉农项目。近两年,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900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5.4万亩,新建山坪塘130座、蓄水池239口、提灌站26座、排灌渠98.5千米、机耕道47.83千米、生产便道75.1千米,平整土地8000余亩。新增蓄水量12840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2.5余万亩,田间道路畅通率达100%,农田机械作业率达60%以上。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有效提升,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立健全发展机制

打造建管新亮点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县发改、财政、国土、农业、水利、农机、审计、监察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泸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组”,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落实、统一协调、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二是注重部门配合。建立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高标准农田建设联席会,保障质量、资金和人员“三个安全”。三是强化项目管理。严格实行招投标制、法人制、合同制、监理制等管理制度,推行“专业监理+业主+群众监督+监督部门”的四位一体质量监管机制,确保“十二五”期间全县15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完善投资融资平台

形成多元投入新格局

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专门小组,按照“政府资金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农民自主实施”的原则,协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综合利用。同时,县财政出资成立泸县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投融资平台,大力引导金融资本投入。

2012年,全县整合农业、财政、水利、国土、农机、林业等部门项目资金3900万元,吸纳社会资金3328万元,农民投劳2072万元。集中整理土地3.86万亩,新增耕地5329亩,发展龙眼1.28万亩、蔬菜2万亩、柑橘1200亩。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发挥项目高效益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地流转,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形成了水稻、龙眼、蔬菜三条农业经济带、观光农业园和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一是发展优质粮食高产创建基地。按照“千亩攻关、万亩展示、十万亩示范”的模式,落实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示范,推行“五良”配套,打造出万亩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百里示范长廊25个,平均亩产651.2公斤,新增产值3589万元,实现水稻“千斤粮万块钱”发展目标。

二是发展龙眼特色水果示范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布局、优化品种和优质生产为基础,按照“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集中打造“20万亩优质龙眼产业化工程”。目前,全县已建成优质龙眼基地12万亩,投产面积5.3万亩,产量2万吨,总产值1.6亿元以上。

三是发展粮经复合蔬菜产业基地。发挥高标准农田能排能灌优势,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建设“千斤粮万元钱”、“吨粮五千元”粮经复合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基地10万亩,做大做强泸县粮经复合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基地。2012年,全县粮菜轮作面积10.7万亩,农户每亩增收5000元以上。

下一步,泸县将继续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创新思维,拓宽思路,高规格、高质量、高要求做好泸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充分发挥部门配合作用,整合资源,促进发展;二是做好高标准农田申报认定工作;三是加大投资力度,突出推进20万亩 “千斤粮万元钱”、“吨粮田五千元”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同时,增添举措,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泸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局面。

新闻推荐

临港产业物流园区:泸州新的增长极

1月6日,历时一年多,经过反复研讨、论证、修改,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完成并通过评审。这份规划是泸州市发展临港物流产业的决策方案,将为泸州市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产业发挥...

泸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