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第一秧”,在合江栽下

泸州日报 2022-03-25 11:14 大字

②③村民们热火朝天地进行插秧比赛。李贵平 摄

①3月24日,合江县在白米镇斗笠村开展2022年“开秧门”暨农技大比武活动。 本报记者徐勤勇摄

□ 本报记者 刘梅 徐勤勇 袁轶

2月17日,在合江县白米镇斗笠村,第一批稻种播下。经过30多天的生长,3月24日,一株株稻秧被移栽到水田里,一年一度的春耕开始。

斗笠村是全省最早播种和栽秧的地区,是“巴蜀鱼米之乡”的核心区,春耕时节,备耕情况如何?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合江县是如何确保粮食丰产增收、稳住全县“米袋子”的呢?

技术推广 传统农业有了“增产经”

3月24日,记者一行来到斗笠村采访,山坡上40多亩被白色薄膜覆盖的秧苗绿意盎然。旁边的稻田里正在举办一场热闹的“开秧门”活动。“开秧门”是一项传统农事活动,第一天插秧即称为“开秧门”。

斗笠村海拔低,开春时间早,是省内水稻育秧和春耕生产最早的地区。插下全省“第一秧”,已是斗笠村多年的传统节事。此时,合江县分派出的技术小分队也活跃在各优质稻示范基地,紧锣密鼓地开展春耕工作,力争今年全县粮食生产再迈上新台阶。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合江县目前粮食播种面积达120万亩,2021年总产量达51.8万吨,创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历史新高。

近年来,合江县大力推广旱育秧加再生稻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水稻单产和种植效益。

“一种两收”要求中稻成熟期早,而旱育秧播种时间比水育秧早半个月,恰恰契合了合江县平坝浅丘地区地域优势,以及光照强、开春早的气候特点。“我们提早播种栽秧,可以为续留再生稻打下良好基础。”合江县农业农村局农作物与种子服务站站长万有程告诉记者。

“旱育秧还有省工、省水、省田的优势,移栽到田里返青快、抗性强。比如,这40多亩旱育秧长势良好,完全可以移栽300余亩水田。”万有程指着秧苗说。

去年以来,合江县创建了六个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进行旱育秧及其他高产技术的集中示范,以技术培训“到村、到户、到田块”方式,带动全县优质稻规模化生产。

万有程说:“今年的任务很艰巨,但通过白米、大桥、神臂城等镇的千亩示范、万亩展示,带动全县粮食生产,我们有信心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提质增效

水稻田里的“科技经”

随着农业现代化技术的有效推广,不仅提升了粮食产量,也让很多水稻种植户受益。

斗笠村五组村民胡兴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按原来的人工插秧,要花费150元人工费。现在用机器插秧,每亩30元就可以插完。人工插秧和机器插秧的收成基本上是一样的,我家5亩地,每年节约600多元人工费。”

近年来,合江县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直播等先进技术,全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2021年,合江县粮食播种面积比2020年增加1.08万亩,粮食产量增加0.95万吨。

合江县农业农村局农机服务站副站长张军说,一般种稻都要先育秧再插秧,费时费力。现在采用无人机播种,可以把水稻种子直接播到稻田里。(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合江县法院发出首份《家庭教育指导令》 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

本报讯(王冰记者曾臻)“作为周小某的母亲,离婚时双方也约定周小某由你直接抚养,你应与儿子共同生活,依法承担教育、养育职责,而...

合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合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