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贫困乡亲打通致富路——泸州市一位驻村干部的扶贫日记

四川工人日报 2017-05-24 05:48 大字

我叫陈俊波,是泸州市国资委办公室主任。2015年底,组织上要派一名工作人员担任合江县凤鸣镇凤凰村“驻村第一书记”。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退伍军人,46岁的我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自告奋勇走进这座偏远的大山,走进这片当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转战过的热土,挑起帮助山里群众攻坚脱贫的重任。

凤鸣镇凤凰村是合江县64个贫困村之一,毗邻贵州赤水市,有2200多人,其中1600余人是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这里由于交通闭塞,大山里深藏着的旅游资源不能得到开发,无污染的粮食、纯天然的农产品难以作为商品交换,村民守着宝山,过着穷日子。

挑起“驻村第一书记”的担子后,我针对凤凰村地处偏僻山区、交通滞后的实际,积极向上跑项目,争取到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800多万元,不仅改变了这个全镇唯一未通水泥路的村现状,还为村委会修建了一座漂亮的办公楼及附属设施,初步解决了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用电、饮水、通信等基础建设。前不久,我又争取到最后7.5公里绕村水泥路的资金300万元。

路修通了,如何把村里的土特产卖出去?在我的奔走下,短短时间,村里就办起了“公司+专合社+农户”模式的经济实体。为不让村民辛苦喂养的禽畜、种植的药材滞销,我主动当起“义务代销员”,利用回泸州城里办事的机会,或托路过的熟人车辆,无偿将竹笋、禽畜、药材等运送到市区,亲自打电话联系单位职工食堂或同事、熟人售卖,尽最大可能为乡亲们卖个好价钱。

根据村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从县里争取到种植石斛药材的项目,目前已种植了3000多亩,正谋划打造金钗石斛产业发展示范园区,连同村里的原始梭椤群,打造成旅游观光产业,夯实脱贫致富的根基,从根本上改变山区落后贫穷的面貌。

不到一年时间,我先后向市级单位、企业代销当地的石斛盆景近2000盆、石斛鲜茎1000公斤、冬笋2500余公斤,为集体经济创收2万余元。为使村里的产品能在城里固定销售,我费尽周折,目前已在泸州城里联系落实了一个门面,即将在近期投入使用,为村民增收建立长远渠道。

陈俊波/口述 袁玉华 岳述君/整理

新闻推荐

真抓实干 严盯死守 泸州市禁采秩序平稳可控

■周松柏本报记者简放鹏近日,水利部建设管理督察专员祖雷鸣带领检查组莅泸检查,认为泸州市河道采砂管理真抓实干,严盯死守,禁采秩序平稳、可控。泸州市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长江、沱江、赤水河在境内交...

合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合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