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竹乡,泸州护国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 文强 朱育军
护国镇原名叙蓬溪,也叫叙蓬场,始建于明末清初。古镇位于泸州市纳溪区南部,为川南要冲,地势险要,背靠插旗山、天马山,三面环水。作为蜀南竹乡,护国镇境内森林植被种类繁多,竹类资源丰富,以西凤竹、慈竹、麻竹、黄竹、苦竹、楠竹、绵竹等为代表的竹类多达30余种,是领略蜀南竹景竹文化的上佳之地。
古镇历史文化悠久。因属川滇黔结合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诸葛亮南征之时曾在此驻扎,护国大里岩的插旗山之名即来源于此;1862年(清同治元年)4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率太平军转战路经此地,在打鼓场留有“古石太平”等遗迹。
1916年2月中旬,蔡锷指挥护国战争曾率部驻扎于此(护国镇因以得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在任护国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长时,也曾在此浴血奋战并驻兵生活多年。留下了许多题辞、传说和故事,与护国镇的名胜古迹相映生辉。
护国之要,惟铁与血
1915年12月,蔡锷等响应孙中山先生护国讨袁的号召,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起义,反对袁世凯称帝。当月中旬,蔡锷率三个梯团(相当于旅)由昆明出发,北上讨袁。时任滇军第十团团长的朱德为护国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长,作为护国军的先锋部队来到纳溪。
护国军从云南出发时只领得饷银2个月,子弹平均每枪300发。在川南一带鏖战半年之久,特别是二、三月间战事十分激烈,护国军处境相当危急,蔡锷屡电唐继尧要求接济,而坐镇后方的唐继尧却未给前线以补充。在此危难之际,叙永民众积极踊跃参加护国运动,在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援护国军。
泸纳之战,蔡锷以叙永为大本营,击溃袁军,震撼全国,各省相继宣布独立。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护国战争遂进入善后阶段。此时的蔡锷却喉症加剧,不能发音,只得以笔代口,来到叙蓬溪附近的永宁河养病休息。
民国《叙永县志》记载:“护国岩在治西140里大洲驿侧,层峦叠翠,由叙永至纳溪必过其下。民国四年讨袁之役,蔡总司令锷驻节于此,策应指挥,扼制袁军,取消帝制,再造共和。事定,蔡锷题其石曰护国岩,并撰记铭于石。”
永宁河畔,岩石壁立,风景如画,蔡锷将军挥毫题写了“护国岩”三字,并撰《护国岩铭》及序文,由总参谋殷承献书,并命人镌刻于峭壁之上:“中华民国四年,前总统袁世凯叛国称帝,国人恶之,滇始兴师致讨,是曰护国军,锷实董率之。逾年,师次蜀南,与袁军遇于纳溪,血战弥月,还军大洲驿,盖将休兵以图再举。乃未几而桂粤应,而帝制废。……余与二三子军书之暇,一叶扁舟,日容与乎兹岩之下。江山如故,顿阅兴亡,乃叹诈力之不足恃,而公理之可信,如此,岂非天哉!……吾以名兹岩云尔。蔡锷题,殷承献书,民国五年七月勒石。”
护国岩铭则为:“护国之要,惟铁与血。精诚所至,金石为裂。嗟彼袁逆,炎隆耀赫。曾几何时,光沉响绝。天厌凶残,人诛秽德。叙泸之役,鬼泣神号。出奇制胜,士勇兵骁。鏖战匝月,逆锋大挠。河山永定,凯歌声高。勒铭危石,以励同袍。”
护国岩的光荣还因为这里曾留下朱德当年的战斗足迹。朱德任护国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长时,在泸纳之役中率领士兵浴血奋战了40多个日日夜夜,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出奇制胜,猛攻急追,速战速决,打得北洋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朱德的名字威震敌胆,广为传诵,赢得了“英勇善战,忠贞不渝”的声誉。由于朱德战功赫赫,被提升为护国军第13混成旅旅长兼泸州城防司令,驻守泸州。1918年秋,朱德曾率部来到护国岩,因《护国岩铭》而诗兴勃发,即兴赋《题护国岩》诗一首:
曾记项城伪法苛,佯狂脱险是松坡。
清廷奸佞全民觉,专制淫威碍共和。
京兆兴妖从贼少,滇黔举帜义军多。
风流鞭策岩门口,壮士还乡唱凯歌。
1946年,吴玉章在庆祝朱德60岁生日的文章中,对朱德在护国讨袁中的卓越功勋给予高度评价:“你是护国之役的先锋队,泸州蓝田坝一战,使张敬尧落马,吴佩孚、曹锟手足失措,袁世凯胆战心惊,终将袁氏帝制倾覆,保存了中华民国之名。”
红色文化也渗透了这方热土。1930年护国镇诞生了纳溪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组织;1935年红军北上抗日经过这里并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川南游击纵队曾在这里纵横驰骋;1941年初护国青年学会诞生于此;1945年中共地下党秘密刊物《小公报》、《护国青年》也先后在此诞生!这是一块英雄的土地。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护国镇为历来川滇黔驿道必经之地,有泸州屏障之称;永宁河流经护国镇西侧,自古以来交通便捷,物产丰盛,商贾云集,是毗邻的川滇黔地区商品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和中转站,泸州至叙永的驿道(官道)和人力运输的捷道皆经护国镇。
20世纪三十年代,护国镇的商业尤为发达,水陆码头上众商咸集,泸州的百货、自贡的盐等都须经永宁河运至叙永后,再人力运往云贵等地。近百年来,护国镇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名符其实地成为纳溪的政治经济文化副中心。2002年9月13日,原护国镇和花果镇正式合并成立新的护国镇,古镇的社会经济实力更臻强盛。
护国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旖旎,全长15公里的鱼溪、延绵20公里的米溪从镇的南北面环绕其间,于镇前汇合流入永宁河,是一个天然的水乡古镇和旅游小镇。被人称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永宁河两岸红岩翠竹,水波粼粼,风景殊异。大洲驿的大小中坝、大里岩和天马山自然风光同样独具特色,更有护国岩石刻、大湾头的护国军司令部旧址;古镇境内大里岩上山区有“双凤”、“营盘”、“插旗”三山相衬,镇内的“陵园春眺、两溪三锁、云雾天马、夕照牛滩、雄岩夜月、学府晓钟、春到沙洲、果园秋实”八大名胜和人文景观,至今为人所传诵。
作为蜀南竹乡,护国镇境内森林植被种类繁多,竹类资源丰富,以西凤竹、慈竹、麻竹、黄竹、苦竹、楠竹、绵竹等为代表的竹类多达30余种,杂竹资源达8.5万亩,储存量约15吨,与周边的长宁县、叙永县、合江县、古蔺县等地构成了川南壮观的靓丽风景线。
作为川南古镇,护国镇的老街及天主教堂等景观,古朴巧丽,明清风格的传统民居如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为古镇平添几分雅趣;小桥流水,青石板路的平常人家,一切都宁静平和,自然而成。游人可到护国绍坝岩上去品“特早茶”,到东巷口去尝沙田柚,在护国古镇老街上品鉴陈醋,观榨油、磨房等小作坊,体验民俗风情。
近年来护国绍坝岩上的采茶节,东巷口的柚子节,搞得也越来越红红火火。游客上午在绍坝岩上采茶,在东巷口采柚子,在大州驿大小中坝(现代农业体验观光园)采摘蔬菜、水果和游玩,在乡下吃农家乐;然后下午在护国古镇观光游览,在古镇老街上吃九大碗或豆花饭,品尝一些原生态的鸡鸭鹅鱼老腊肉,感受一下古镇老街文化以及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式生活,在护国古镇、上马斑竹林、黄桷坝水库、仙人岩瀑布、洞沟河漂流,打鼓普照山,白节三华山、大旺竹海、云溪温泉等旅游环线,同样会让人留连,不虚一游。
作为川南明珠和泸州市十大魅力乡镇及四川省百个小城镇示范镇,护国镇作为泸州的后花园,素有“小泸州”之称。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交通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321国道、大(大洲驿)赤(赤水)公路、纳黔高速、隆黄铁路与之相连,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交通枢纽节点区域和必经之地,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护国镇良好的立体交通网络优势和门户优势,大大增强了古镇的可达性和流通性,奠定了古镇繁荣的基础。
茶乡、柚乡和醋乡
护国是红色土地之乡,也是醋乡、柚乡和茶乡。护国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本地出产的护国陈醋、护国沙田柚、特早茶尤为人称道。护国镇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文献记载泸州产茶,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了“泸州产茶”,宋代的《茶叶通史》和黄庭坚的《煎茶记》中有“泸州纳溪梅岭茶”之句。护国茶叶由于特有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春季回暖早,春芽萌发早,最早可在除夕过后开始采摘鲜叶,被美誉为“元宵茶”。
泸州凤羽。20世纪80年代末,护国镇开始优化茶叶品种,淘汰了过去品质差且产量低下的“川小叶”等,鼓励村民开垦荒地种植优良的无性系良种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这一新兴的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本地特产的“泸州凤羽”参加过茶博会,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凤羽般的外形,碧绿的汤色,沁人心脾的清香尤为人称颂。
护国柚。柚在护国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早在1831年就有种植历史记载。1937年,护国人吕志谦从广西引种沙田柚成片种植,经过多年的选育提纯定名为护国柚。护国柚有天然罐头之称,果色金黄艳丽,果肉晶莹,味甜富清香,脆嫩化渣,营养丰富,易消化,含糖量低,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护国陈醋。这里是护国陈醋的开山鼻祖刘再儒的家乡。护国陈醋原名“四美同”,刘氏希望他的三个儿子和一个侄子同心协力,振兴家业,发展民族企业,故为其取名振美、家美、平美、安美。护国陈醋经长期的发展,在云、贵、川、琼等地久负盛誉,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护国陈醋生产历史已近百年。采用优质麦麸、大米为主要原料,用近百味中草药制成的曲药,按传统酿造工艺,经自然发酵陈酿二年而成。产品呈深棕色泽、酸味醇厚、回甜爽口、余味悠长、体态澄清、无悬浮物、久存无腐,属调味佳品。2011年被评为中华老字号、2010年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泸州纳溪区宣传部提供。四川经济日报泸州记者站记者庞玉宇对本文亦有贡献。)
新闻推荐
2013—2015年,合江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先后在佛荫镇等16个乡镇50个村实施,完成新建渠道272.7km,整治渠道218.5km,新建提灌站6座等,完成投资1.4亿元。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实施三年,进一步夯实了合江...
合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合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