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30万亩荔枝成合江果农“摇钱树”

四川经济日报 2015-08-26 00:38 大字

风调雨顺,合江荔枝今年遇上大年。据合江县农工公办测算今年共产荔枝1460万公斤。一头成年大象约2吨, 1460万公斤相当于7300头大象。

在关注合江荔枝产业时,有3个数字有必要先作了解,即48小时、70%、30万亩。

48小时,是指主要依靠鲜销的合江荔枝,采摘48小时内颜色、口感最佳。70%,是指目前合江荔枝70%产量外销到重庆;30万亩,是指合江荔枝已种植面积为30万亩,目前有9万亩挂果,其余21万亩将在今后4年陆续挂果并进入丰产期。

全国很少有荔枝产地,像拥有准南亚热带气候“飞地”的合江一样拥有晚熟优势。这使得荔枝产业在合江农业中的地位,一如白酒在泸州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面对倍增的产量,30万亩“摇钱树”——合江荔枝如何做好“丰产又丰收”的文章?面对鲜销独大的格局,如何把控好从下树到入口的黄金48小时?面对传统的种植管护技术,如何加强新技术运用,进一步提升果品的质量?合江已胸有成竹。

优势再造

把传统优势变为产业优势

6年前,合江规划荔枝种植面积30万亩,开启荔枝产业化征程。2015年7月,在全县完成30万亩种植计划后,县上果断决定,不再新增荔枝种植面积。

政府出手调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避免日后无序恶性发展,这在合江是第一次。县委书记张季頫认为,就是要用好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有机统一。

30万亩,成为合江荔枝变传统优势为产业优势的最佳面积。

种植规模和市场销售,往往是农业产业化的两大“拦路虎”。只有破除这两个瓶颈,果树才能变成“摇钱树”。长久以来,合江荔枝因其晚熟而天赋独特的果酸鲜味,倍受消费者喜爱;但其集中采摘期通常仅有20天左右,且鲜果采摘后最佳销售时间不超过2天。这在客观上是对鲜销的巨大挑战。

问题虽棘手,合江县实录镇农技员赵鹏举却开出了两剂妙方,一是逐步改良品种,使得早、中、晚熟品种均匀分布,向前、向后延长采摘时间,避免集中上市;二是除了鲜销外,可以考虑设计开发荔枝宴,把荔枝端上餐桌。

政府和有识之士的目光聚焦一处。这一次,合江荔枝要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

价值再造

改变销售的时空赢得先机

农业产业化之路通常是不平坦的。唯有超前谋划,才能赢得先机。

“经过冷链保鲜,我的大红袍荔枝平均进价每斤4元,现在市场价15元,再过10天,应该能涨到20元。你算算,利润率很可观吧!”8月5日,面对记者,合江县虎头镇智能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万志伦侃侃而谈。让万志伦高兴的是,由于政府在资金、土地、用电上的大力支持,专合社建设的冷链保鲜项目今年一投用,就取得超预期的效果。

市场从来不缺乏机会,缺的是发现和把握商机的人。

冷链保鲜,打的是时间差,在荔枝集中上市价格低时买进,在荔枝量少价高时卖出。万志伦自豪地说,其实不少人看中了这个商机,但是没有掌握保鲜技术,我这个保鲜库有不少科技含量高的专利。他透露说,项目的总库容为15万斤,明年将满库容操作。

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刘昌质则看好低温储运荔枝技术的前景。他认为,明后几年,逐步饱和的川渝两地荔枝市场,已不能消化合江荔枝倍增的产量。合江荔枝必须销得更远,因此可以借鉴广西、福建等地利用低温储运技术将荔枝销往全国的做法。

市场再造

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折射胆识

更可贵的是,合江合市场与政府之力打造优势产业的经验,已不仅仅作用于单一的荔枝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是一个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增值过程,是一个在存量中创增量的产业升级过程。

既要把产品拉出去、还要把游客请进来。一拉一请,折射的是合江荔枝“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的胆识和谋略。

县投促局在项目招商上动起了脑筋。近期锁定荔枝采摘体验观光游推出项目,中远期则依托合江及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展招商。除了2个荔枝深加工传统项目外,以荔枝为媒的多个旅游招商项目得到投资者青睐。

今年3月,深圳台商协会会长张周源到合江考察,对荔枝深加工项目表现出浓厚的投资意向,目前双方正在对接。7月,北京银源投资公司负责人在合江采摘荔枝时,就对投资项目作出了初步规划。银源投资公司拟在合江投资建设1000亩的荔枝文化高端旅游项目。

只有饱和的产品,没有饱和的市场。

先品荔枝、再游福宝。无论是“大唐妃子笑、合江荔枝来”进长安活动,还是西安-合江、重庆-合江等旅游自驾精品线路的开启,都将为合江荔枝注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正是现代旅游业兴盛和兴旺的魅力所在。

在电商已成为市场营销标配的时代,合江荔枝产业赶上了一个春天。为经济发展再造一片蓝海,这一次, 合江荔枝当上了急先锋。

吴良春 谢蕤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庞玉宇

新闻推荐

十年跋涉艰辛路泸州非遗呈异彩

光阴荏苒,瞬间十年,一个年代又成历史。自2004年国家文化部启动“民族民间保护工程”(后更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泸州的非遗工作者们经过十年的艰难跋涉,最终浇筑成一座非遗文化的里程之...

合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合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