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 村民搬进新家过上“薪”生活

泸州日报 2020-08-06 10:26 大字

□ 武诗洁 本报记者 张婷

近日,在古蔺县金兰街道王堂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的博鸿鞋业扶贫车间里,缝纫机一直“滋滋”作响,黄小红双手一刻不停,在生产线上忙活着。王堂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优美的生活环境和稳定的工作,让村民们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模样。

黄小红是车间唯一一名脚有残疾的员工,但她干活麻利。2014年,黄小红一家经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7年,黄小红一家如期搬进王堂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新居。在此之前,她们一家四口居住在大山里,交通不便,夫妻俩耕作家里的几亩地,一年养几头猪出栏。闲时,丈夫在周边打零工补贴家用,但常常入不敷出。

搬到聚居点后,好事接连而来,黄小红的两个孩子在就近的小学上学,丈夫在附近做零工接的活儿越来越多,自己也进入扶贫车间工作,这正是她盼望的新生活。

“以前的生活和现在没法比。以前家里喂猪一年只有几千元收入,还得省着用才够开支。现在搬到聚居点来,交通方便,孩子上学方便,最重要的是我去务工也方便,每天上班两分钟就走到扶贫车间了。每个月我工资有2000多元,老公的收入有三四千元,现在的生活我们很满足。”黄小红说。

“现在王堂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的就业率在95%以上,我们通过引进企业作为扶贫车间,解决了不能外出的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同时公益性岗位也解决了部分人就业,聚居点内住户的幸福指数普遍提高。”王堂村监委会副主任李红说。目前,扶贫车间内有130多人,其中贫困户就有65人,扶贫车间让村民过上了“薪”生活。

新闻推荐

做好一杯“茶” 融进一个“圈”

采茶廖胜春摄成渝经济圈·茶7月21日,纳溪区护国镇德红村的蒲林江正忙着组织工人采摘夏茶。采下的鲜叶,将制成茶胚卖给企业,...

古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古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