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杯“茶” 融进一个“圈”
采茶 廖胜春摄
成渝经济圈 ·茶
7月21日,纳溪区护国镇德红村的蒲林江正忙着组织工人采摘夏茶。采下的鲜叶,将制成茶胚卖给企业,最后制成花茶。这样的花茶,在成都、重庆的各色老茶馆里很受欢迎。
重庆市大足区的陈林从事茶叶批发生意,他是纳溪护国镇“伏金名茶”的老客户,每年都会从这里批发近千斤特早绿茶。在陈林看来,泸州纳溪的茶,口感好,价格也有优势。
成都、重庆、泸州,这些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因为这小小的茶叶,有了联系。
◎ 川江都市报记者周菁
——“天生”好茶
源
吴桂梅,纳溪区护国镇伏金名茶第三代“茶人”。每年正月进入卖茶旺季,她的手机微信里便开始热闹起来。
仅去年一年,吴桂梅微信里就加了8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来买茶的客户,其中不乏来自云南、福建等盛产名茶之地的客人。
在成都做生意的周光波就是吴桂梅家的老客户之一。要说周光波的办公室里,也备了不少大品牌的茶,但这些都是为客人准备的。他自己,就爱喝从纳溪寄去的绿茶。在周光波看来,纳溪茶虽然名气不如那些叫得响的品牌,但品质很好——一清,二香,三甘。
泸州茶品质好,历史上早有记载。地方史研究员陈鑫明对泸州茶史有过深入的研究,他介绍说,《旧唐书》里记载,名将程知节(程咬金)曾在泸州任大都督,泸州茶在唐朝时就是贡茶;黄庭坚有“色和春味全,金瓯雪浪翻。品茶闻梅岭,乳泉煮泸川”的诗句;陆游、杨慎等名人也都有对泸州茶的相关记载。
千年历史的积淀,赋予了泸州茶的文化魅力;得天独厚的地域,则从源头上赋予了泸州茶最具优势的竞争力。
每年早春,全国各地的茶人便会蜂拥来到纳溪。因为,此时全国只有纳溪的茶叶进入了摘采季。纳溪茶区主要分布在低山区,因独特的气候条件成为全球同纬度茶树萌发最早的区域,常年在2月初就可采制新茶。
早,让纳溪茶占到先机。优越的地理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造就了纳溪茶的优良品质。
纳溪区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余莲介绍,早春开采季,全国各大品牌,如龙井、黄山毛峰等都来纳溪抢购原料。纳溪早春鲜叶百分之六七十都销往外地,不少外地人甚至自带技术、人员、设备来纳溪现场加工。
除了纳溪的“早”,泸州还拥有古叙的高山绿茶以及古蔺黄荆、桂花一带的古树茶。它们为泸州茶带来了层次上的区分,也形成了泸州茶产业的多头优势。
与泸州毗邻的重庆永川区,同样拥有适合茶叶生长的优越地理条件,其境内有云雾山、黄瓜山、英山、巴岳山、箕山等五大山脉,平均海拔七八百米,均适合名优茶的生长。
泸州和永川,就地理位置而言,可以说早就同处一个“朋友圈”。眼下,小小的茶叶,也正成为两个邻居间又一个发展共通点。
——“美”中不足
找
不过,尽管拥有良好的茶叶资源,但在纳溪区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站长周光荣看来,却仍有不少遗憾:“我们的主要优势在于茶基地,但茶叶附加值不高。”
同样遗憾的,还有吴敬之老先生。作为伏金名茶的创始人,吴敬之生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感叹,“各自为阵”,使得泸州茶“名不副实”。
吴敬之曾向记者讲过一桩“趣事”,泸州的几位同行到杭州一茶庄,想看看当地颇负盛名的茶叶。茶老板态度有些“傲”——5000元一斤,要买才给看。为了一睹好茶,几人无奈买了二两,回头一打开细看,却有些哭笑不得。原来,他们买到的茶就是泸州纳溪当地制的茶,五六百元一斤卖到杭州的。
“因为品牌不足,没赚到别人一半的钱。”虽讲的是“趣事”,吴敬之老先生的哈哈一笑中却带着不甘。
余莲也坦言,就纳溪特早茶而言,目前存在的短板主要在于品牌不够响以及企业和公众参与度不够。
作为伏金名茶的“铁粉”,周光波的办公室里总会备上其他几款知名品牌的茶叶,这也佐证了余莲的看法。周光波说,因为生意上的需要,在选茶上也得考虑“品牌效应”这个因素。
泸州的“茶人”找准了泸州茶叶发展的短板。重庆永川,也找到了自身茶业发展的不足。据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作为永川区特色农业之一的茶产业,虽然基地面积、产量、产值均位于重庆市前列,但横向比较,产业规模仍然偏小。
——携手互补
融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州茶怎样作为?
在周光荣看来,首先就要“扬长补短”。扬长,就是要紧紧抓住纳溪茶叶基地“早”的优势;补短,就是要综合开发,种植基地向观光旅游体验综合区发展,延长其产业链。同时,在延长交易时间上下功夫,增加茶叶产品,主打绿茶以外,也要发展红茶、黄茶、白茶等品种。
在“补短”方面,余莲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要实施好区域品牌规范管理,研究制订“纳溪特早茶”质量标准,包括外观特征和色、香、味等品质特征,提升其品牌特色识别度。
这些想法与规划,已不仅仅停留在理论,而是正一步步落地落实——
纳溪区农业农村局主持建立了纳溪特早茶标准研究专家团队,聘请四川省茶叶学会、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相关专家,研制纳溪特早茶产品标准及工艺技术规范。目前,已基本确定了两款产品作为纳溪特早茶的高端和中高端产品。计划到2021年,完善纳溪特早茶的种植技术规范、加工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以纳溪特早茶区域品牌+企业品牌进行宣传打造。
在护国镇德红村,蒲林江家的茶山近两三年已开始采摘夏秋茶。蒲林江说,过去自家的茶山只采春茶,采完后茶山就任其起荒,等到10月后才开始冬管。如今,夏秋茶的采摘不仅延长了采茶时间,也扩大了总产值。虽然夏秋茶的产值不如春茶,但产量却超过春茶。目前夏秋茶主要分为内销和出口:内销最终制成花茶,成都、重庆等地的茶客很喜欢;出口则主要通过摩洛哥,再分散到非洲一些国家,也很受欢迎。
乌蒙绿茶作为泸州市另一主打优势茶产业,近年来也取得了好成绩——不久前结束的“第九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四川奢府茶业有限公司(古蔺)推选的优秀产品“建新春露”摘得金奖桂冠。
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更为泸州发展茶产业带来了机遇。泸州不仅加入“群聊”,还主动添加“好友”,强强联手:
2020年6月,泸州与永川签订框架协议,共同打造茶叶产业联盟。永川区经作站站长陈如寨说,双方可以共同打造基地,共享技术、统一技术标准,一同抓住基地的规模优势;
加强与重庆博恩集团农业方面的合作,开展生物农药和有机肥实验试点,选择8个点共160亩,先期开展水果、茶叶两大类试种,开展对比试验。
……
茶,曾在泸州的历史长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茶依然是泸州这座城市持续发展的主力军——泸州人正用一杯杯好茶,让“圈”里“圈”外的朋友都唇齿留香。
新闻推荐
自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帮扶以来,“常山扶贫模式”在古蔺县多点开花,助力古蔺成功脱贫“摘帽” 结对扶贫绘彩桥 千里之情一线牵
□袁爱平“离开了家乡,顾不了家人;舍不得家乡,奔不出好汉!”这是在古蔺县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2018年,相距千里之外的浙江省衢...
古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古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