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特色农业之花”遍地盛开 古蔺县发展“生态田园”助推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

四川科技报 2016-09-02 00:00 大字

[摘要]古蔺县发展“生态田园”助推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

“价格翻倍,2000只鸡还没孵出来就订单不断。”本地土鸡售价每公斤36元,还需宰杀褪毛后送货上门;犊朗黑鸡活鸡就能达到每公斤80元,买主还纷纷主动上门抢货,原因何在?答案在于“优质+生态”。

犊朗黑鸡为泸州市古蔺县特色鸡种,在古蔺饲养有上百年历史,鸡种本身具备的遗传稳定、抗病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加之古蔺县山清水秀、环境生态,让放养于林间的犊朗黑鸡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生态田园

播下金种子 规模化培芽

犊朗黑鸡有了“高身价”,麻辣鸡上了《舌尖上的中国2》,牛儿直奔产业化,甜橙培育“名果”牌,牛皮茶种进大基地……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依托“生态畜牧、山地烤烟、优质果蔬茶、道地中药材”四大“种子”产业,“生态田园”是古蔺县新的形象定位。

来到位于古蔺县护家镇的肉牛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园,园区一期已建成7000平方米肉牛养殖圈舍,同时,粪污处理系统和供水供电设施也已完工。二期工程1万平方米圈舍,预计将于年底全面建成。

该项目建成后,园区将采用“种-养-加”生态循环发展方式,年存栏肉牛5000头,并采取“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的加盟发展模式,带动全县养殖肉牛5000头,预计实现年产值1.35亿元。

健全“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的工作联动和利益联动机制,是古蔺这片“生态田园”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遍地开花”的根本之策。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古蔺县农民专合社已达到1000家,推动各方产业化向纵深发展:以甜橙、椪柑为代表的名优水果种植面积达8100公顷;赶黄草已在古蔺县的桂花乡、观文镇等3个乡镇发展起千亩(1亩即0.06公顷,下同)种植基地,并全力争取进入国家药典和新食品资源录;200公顷牛皮茶观光园区将于2020年正式“问世”……一批批特色农业产业方兴未艾。

农业观光

文化搭平台 经济唱好戏

古蔺县被誉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如何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以文化为载体、以生态为核心,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古蔺县瞄准农业观光,点燃“乡村旅游”热。一批以养生、休闲、观光为主题的农业园区正在涌现,“生态田园”游人如织。

以建设“万亩茶叶产业园”为抓手,搭农耕文化、生态文化台,以农促游,作为距离县城最为边远的小镇——水口镇,不到半个月的“杨梅节”期间,水口镇万亩优质杨梅一销而空,接待游客达20余万人,当地农家乐更是忙得不亦乐乎。短短时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0余万元,乡村旅游拉动经济发展的向心力“大显神通”。

伴随着水口镇杨梅节、马嘶乡茶文化节、石屏镇的彝族火把节和奢香梨采摘节、箭竹乡苗族风情节、大寨乡的苗族宝佤踩山节等活动在川滇黔渝地区成为富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节事活动。如今,古蔺县已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转型升级,构筑生态效益型经济结构的重点所在。

脱贫攻坚

剑指贫困村 开辟致富路

兴产业、旺旅游,把消费市场引向农村只是加快转变的抓手;扶贫困、促增收,2018年在横断山南麓、大娄山北部、乌蒙山片区“率先摆脱贫困、同步全面小康”才是砥砺奋进的归途。

古蔺县针对当前全县农民现金收入中,有三分之一来自畜牧业的现状,以市场为导向,在贫困地区全力培育生态畜牧养殖户。同时,推广“专合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以点带面推动扶贫攻坚。截至目前,专合社发展范围已涉及古蔺县东南部的8个乡镇,发展农户215户,其中贫困农户接近一半;带动销售土鸡8万只以上,年销售额达600万元,养殖规模较大的贫困户年均增收4000元,取得了明显的扶贫效益。

“在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分类,只要条件适合,则通过组织帮扶、贫困互助、大户帮扶和龙头企业订单回购等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如养殖1头牛,一年产1个犊牛,纯利润约2700元;养2只马羊,一年产仔2胎,纯利润约1700元;再养殖20只土鸡,还能获纯利润1600元……”古蔺县畜牧局局长杨勇向笔者算起了贫困户的养殖增收账。(侯景岳 朱茂)

新闻推荐

夺命者,毒蘑菇

古蔺县古蔺镇枣林村,村民何克良在山上采摘的野生菌,当地人称之为“石灰菇”枣林村村民们采的各类野生菌古蔺叙永等地发生多起吃野生蘑菇中毒事件,超10人不治身亡毒蘑菇种类、形状、毒性尚无系统研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