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山深处“守堰人”

四川日报 2014-06-20 13:02 大字

一把锄头、一只撮箕、一顶斗笠、一件蓑衣、一双草鞋……6月18日,雨后初晴。天刚蒙蒙亮,73岁的罗贯中从家中起身,向崇山峻岭出发。在这条山路上,正是那条让他记挂的泥巴堰沟,将潺潺清流送入千家万户的稻田。而这条路,他一走就是三十多年。

古蔺县龙山镇是产煤大镇,上世纪60年代前,村民因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水而患病。1968年,龙山镇顺和村、阳坪村投工投劳,开辟了一条土堰沟,将上流溶洞水引入场镇。堰沟大部分处于深山峡谷中,在最为险峻的“手扒岩”,陡峭的峭壁直面悬崖,仅能放下脚掌,行人需用手抠着峭壁才能通过。

由于经常遭遇淤堵、乱石,甚至螃蟹打洞导致漏水,泥巴堰沟在暴雨天气很容易被冲毁,而罗贯中自家农田处于堰沟的最末尾,一有“响动”他便拿起锄头撮箕,上山义务护堰,这一护就是三年多。

1987年,村民集体商量,让罗贯中接过堰沟“掌管权”,负责灌溉和村民的饮用水安全。“群众信任我,把堰交给我,我就必须把堰守好,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罗贯中说。

从此以后,罗贯中每天天亮出发检查堰沟,刨乱石,铲泥巴。平时堰渠有些小坍塌或小漏洞,罗贯中就亲手修补,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便会喊来儿子帮忙。遇到陡峭的路段,罗贯中或死死抠住渠边,或紧攀岩壁,弯腰蹲行,一点一点将沟渠里的乱石和螃蟹清理干净。走完3000米的山路,还有600米天然溶洞,全程清理一次至少需要两个半小时。这条阴冷潮湿的守堰路,罗贯中每天都要来回走两趟,一趟4个小时。

2007年,地方政府组织维修堰沟,将堰沟改造成水泥沟之后,便不需日日察看,但放心不下堰沟的罗贯中仍坚持隔天去守一回堰。每逢暴雨天气,他就担心山体滑坡造成乱石堵堰,并嘱咐儿子“到堰上去看看”。

“这么多年走下来,跟堰沟产生了感情,哪天要是喊我不走了,我还真不适应了。”罗贯中说。

康宁 杨楚群

本报记者 孔芒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古蔺发现3000株连片金花茶

本报讯(朱茂记者孔芒文/图)10月13日,记者从古蔺县获悉,该县桂花乡某村一狭长沟谷地带发现大片金花茶。金花茶被称为“茶族皇后”、“植物界大熊猫”,与银杉、桫椤、珙桐等珍贵“植物活化石”齐名,属中...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